冬奥会开启「无人经济」

机器人培训 2024-12-14 14:54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从奥运村到竞赛场馆,无论是外观炫酷的火炬传递机器人,还是手持火炬沿赛道旋转滑入冰洞的水陆两栖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它们不仅传递着冬奥的火种,也传递着科技与服务的完美结合。

在充满科技感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的运用使得整个开幕式显得空灵、浪漫、现代。这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科技创新成果的展示平台。从人工智能到云技术,从AR到裸眼3D,科技成果的综合运用使得这次开幕式与众不同。

开幕式背后,“科技冬奥”更是成为本届北京冬奥的一大特色。尤其是机器人水下传递冬奥火炬的创意,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机器人作为现代科技的代表,不仅完成了这次水下火炬传递的任务,而且在防疫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视频中的机器人正是北京冬奥会的巡检机器人,它集成了多项功能于一身,包括公共空间巡控、口罩检测预警、热红外测温和手部消毒等。在巡逻时,它能发现方圆5米内未佩戴口罩的人员并发出提醒。头顶的无接触式手部消毒设备更是便捷实用,通过红外感应自动喷出消毒液。

实际上,这只是机器人在北京冬奥会防疫工作中所扮演角色的冰山一角。本届冬奥会与往届不同,疫情防控成为一大考验。使用机器人减少人员接触,为北京冬奥会构建疫情防护网显得尤为重要。

在各大场馆及冬奥村入口,参会人员无需摘口罩,即可在一秒内完成身份识别、智能测温等八个查验环节,温差控制精确到0.2℃以内。

进入场馆内部,观众区、媒体工作区、工作人员区、运动员区和比赛大厅等公共区域,都有机器人负责清扫消毒工作。这些雾化消毒机器人配备了视觉传感器和激光雷达,能够识别路况并避开障碍物。它们一次能装载16升消毒水,通过头顶的四向喷头进行喷洒,单台机器人消毒面积可达1000平方米以上,续航能力强劲,可达4-5小时。

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消毒方式,机器人可按照预设任务自主开展消杀作业,且工作人员可远程操控,有效避免了人工消毒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感染风险和化学消毒剂伤害。机器人在消毒效果、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展现了无可比拟的优势。探秘冬奥:真无人的机器人餐厅与无人化服务的未来展望

除了助力防疫,本届冬奥会上,机器人还展现出多样化的角色,如“志愿者”、“服务员”、“厨师”等。作为北京冬奥会最大的非竞赛场馆,冬奥村为运动员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其中不乏各种智能机器人的身影。

在冬奥村广场区的代表团接待中心,接待机器人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不仅具备室内定位、路径规划等功能,还能感知电梯拥挤程度,为运动员提供志愿者引导、标识引导等服务。当运动员走进接待区时,这些机器人会主动问候,并在需要时为他们指引方向,带领他们顺利办理入住手续。

真正的机器人“聚集地”其实是主媒体中心餐厅。在这里,整个冬奥会厨房实现了空无一人的壮举,厨师和服务人员全部由机器人担任。这家智慧餐厅占地巨大,配备了120台制餐机器人,餐厅内智能化、自动化的餐饮设备可24小时不间断运行。从点餐到备餐再到上菜,全过程自动化完成,可同时为数千人提供服务。这一创新举措让主媒体中心餐厅在冬奥会开幕前便成为备受瞩目的“网红”。

这些机器人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还为运动员和观众带来了便捷的体验。它们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复杂的任务,且不会出错或疲劳。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它们能够学习并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工作场景,为未来的无人化服务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机器人在本届冬奥会上的表现令人瞩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各种场合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身影,它们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在这个智能科技闪耀的冬奥会上,餐厅和物流配送都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化水平。走进媒体餐厅,你会发现这里是一场科技与美食的完美结合。

点餐时,只需轻轻一扫手机,丰富多样的菜品就会跃然眼前。除了传统的中国美食,更有汉堡、披萨、鸡尾酒等各式佳肴。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美食都是由机器人厨师亲手制作的。所有的烹饪过程都在透明玻璃后完成,你可以亲眼目睹美味佳肴是如何诞生的。

当菜品制作完成,一系列机器人接棒上阵。它们沿着餐厅顶部透明的玻璃轨道,以最优路径将美食送到你的餐桌。整个过程只需2到4分钟,仿佛是一场奇妙的科技秀。想象一下,当机器人悬空在餐桌上空,盛满美食的托盘就像天降甘霖一般,缓缓下降,这是多么令人惊喜的体验!

不仅如此,这家餐厅还配备了咖啡机器人和智能调酒机器人。只需按下启动键,咖啡机器人就能为你冲泡出一杯浓郁的手冲咖啡,而智能调酒机器人则能像专业调酒师一样,快速调配出一杯色泽诱人的鸡尾酒。

无疑,北京冬奥会媒体餐厅是奥运史上最智能、最独特的餐厅。从炒菜到上菜,全程智能化,不仅让就餐变得高效,更保证了食品的干净卫生。

而在北京冬奥期间,物流配送同样展现出了惊人的智能化水平。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物流机器人成为了高效运送物品、减少人员接触的重要工具。在冬奥会场馆的闭环内外两层铁马之间,智能物流机器人承担起运送大件物品的任务。这些机器人不仅能承重30-300kg的物品,还能自由移动、自主避障、自动回充,并智能规划最优路径。工作人员只需通过智能终端,就能轻松指挥物流机器人到达指定地点。

在这里,无论是餐厅还是物流配送,智能化都已经无处不在。这不仅展现了科技的魅力,也让冬奥会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未来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蓬勃发展,服务机器人已逐渐融入各行各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在北京冬奥会的筹备过程中,这种高科技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展示。

在物资运输环节,当车辆抵达洁净区与缓冲区的边界时,工作人员只需将物品放置在物流机器人上,机器人便会智能地将它们运送到卸货站。一旦机器人抵达目的地,它还会通过短信通知取货人,取货人只需通过验证即可取货。完成任务后,机器人将返回其扩展坞进行自动消毒和充电,以备下一次使用。

场馆内设立了非接触式智能配送柜,它位于闭环内与闭环外的分隔线上,采用“双面柜”设计,实现存件与取件的双向操作,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在媒体中心,无接触式传递机器人的应用既减少了媒体人员的流动,又确保了信息资料能够准确无误地传送到各个媒体区域。

在首钢园香格里拉酒店——北京2022年冬奥会官方接待饭店之一,机器人穿梭送物的场景已成为常态。这不仅保障了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还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叉接触,为酒店业树立了新的服务标杆。

而在云顶滑雪公园,智能哨兵机器人凭借其AI监测功能大放异彩。以多光谱传感器为核心,这款机器人在夜晚及恶劣天气等复杂环境下,具备目标识别、多目标跟踪、异物检测、道口警示等功能,实现了全天候监控,有效降低了各类潜在风险造成的损失,为冬奥会的滑雪场地提供了高级别的安全防范。

回顾当下,服务机器人在产品类型上已愈加丰富,从最初的扫地机器人、陪护机器人、教育机器人,拓展到高端手术机器人、商业清洁机器人、配送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不仅在北京冬奥会上展现了其巨大的价值,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可以说,服务机器人已经在技术和市场的推动下,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的繁荣景象中,根据IFR和中国电子学会的数据,我们见证了这一行业的飞速发展。从2016年至2020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增长率(CAGR)达到了惊人的21.8%。预计这一趋势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25.2亿美元。

更令人振奋的是,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前景似乎比工业机器人更为广阔。预计2022年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工业机器人,并在未来几年内持续扩大,到2023年突破200亿美元大关。这种增长的背后,反映了社会对于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与日俱增,展现了这一行业的巨大潜力。

而在最近的冬奥会期间,机器人技术在物资配送、巡检接待、防疫检测等场景中的广泛应用,无疑将机器人的地位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这些机器人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出色表现,不仅展示了其技术的先进性,也进一步证明了机器人在未来生活中的应用前景无比广阔。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