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机器人产业处于投入期,上市潮是因为出现新窗口

机器人培训 2024-12-14 13:38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基本工作的价值》年度报告,新冠疫情期间,从事基础工作的关键工人的死亡率高于非关键工人,尤其是运输工人的死亡率更是高于卫生工作者。在全球调查的九十个国家中,从事八类基础工作的关键工人占到所有就业的半数以上,然而他们的价值却被严重低估。这些行业包括健康、食品系统、零售、安全、清洁和卫生、运输、手工、技术和文秘职业等,其中许多工作涉及高强度体力劳动和重复工作。

除了生存环境的严峻挑战,这些关键工人的社会保护状况同样不容乐观。近60%的关键工人缺乏某种形式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在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在低收入国家,只有不到2%的关键工人可以享受医疗保险服务。这种状况促使国际劳工组织呼吁各国加大对食品、运输、卫生等关键部门的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源的投资,以确保未来在各种冲击期间基本服务的连续性。

机器人技术被视为一种解放关键工人、提升生产能力的关键解决方案。特别是在社会保障措施相对薄弱、劳动力密集的基础行业中,机器人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食品、清洁卫生等领域是机器人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这些领域中的关键员工低收入比例较高,工作环境较为艰苦,临时工比例较高。目前,这些领域已经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机器人创业公司,如高仙机器人、擎朗智能等。

近期,界面新闻记者对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进行了专访。他主导投资了多个机器人创业项目,对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见解。曹巍认为,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正迎来黄金时代。特别是在疫情结束后,机器人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上市、出海等方面均浮现了大量行业性机会。

关于上市潮的出现,曹巍表示这是因为机器人行业迎来了资本市场的窗口期。这一窗口期的出现是内部和外部因素交汇的结果,既与公司自身业务发展的成熟度有关,也与整个资产市场的外部环境有关。曹巍进一步指出,机器人行业在疫情期间保留住了扎实的业务基础和增长潜力,因此迎来了上市的最佳时机。同时他也提到上市的意义在于结合公司自身业务发展阶段和战略发展考虑,并非单纯追求成为所谓的“第一股”。事实上国内机器人上市公司早已存在并且表现优秀的不在少数。因此他强调只有真正专注于产品研发和业务增长的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享受长期的红利。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机器人行业备受瞩目,尤其是人形机器人领域更是成为科技巨头关注的焦点。对于蓝驰创投的曹巍来说,他对于机器人行业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信心。在接受界面新闻的采访时,他深入解析了机器人行业的风险与机会,以及商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谈到机器人行业的风险时,曹巍强调,外部性风险是机器人对社会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但从当前的技术和应用场景来看,机器人对社会贡献的正面价值远大于负面价值。在技术逐步演进的过程中,机器人更多的是提升生产力,解放劳动力,而不是取代人类或产生消极影响。内部性风险则主要来自公司自身,包括技术发展的节奏感和落地实现的节奏感。创业公司需要把握好这两种节奏感,以确保技术的顺利落地和商业化的成功。除此之外,内部风险还包括如何把握资金的节奏和使用效率,因为机器人行业是一个高投入的新兴行业,需要稳步度过每一个市场周期。

谈到机器人的未来时,曹巍认为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更加广阔。虽然当前商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送餐和清洁方面,但未来机器人会进入到更多的生活场景,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如何让机器人在三维场景中感知并完成任务,是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对此,行业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技术迭代趋势,包括更先进的感知系统和执行系统,以帮助机器人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环境。他也提到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认为需要客观看待其发展难度和阶段,并关注其价值所在。

至于波士顿咨询对机器人行业的划分,曹巍认为商业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各有其特点和优势,虽然可以进行比较但发展速度和意义并非唯一关注点。他认为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产业的基础和核心领域之一,而商业机器人则是未来机器人进入生活场景的重要方向之一。两者的结合将为社会带来更多价值和发展机遇。对于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计划,曹巍表示充满期待但也提醒行业应客观看待其发展难度和前景。

曹巍认为机器人的未来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他鼓励创业者把握好节奏感和资金使用效率以确保成功的同时呼吁行业应客观看待机器人的发展难度和价值所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机器人的未来将更加广阔为人类带来更大的便利和进步空间。同时他也强调安全因素在机器人进入生活场景中的重要性确保机器人的发展能够真正融入人类社会的生活之中为人类带来真正的价值贡献。未来的黄金时代:人形机器人与中国的崛起

在《西部世界》所描绘的未来中,人形机器人与人类的界限变得模糊,这是我们工业制造巅峰的象征。马斯克的预测,当人形机器人数量超越人类时,意味着它们已经进化到能够自我复制。虽然这是一个遥远且难以预见的未来,但人形机器人技术已成为现实中的一个热议话题。

特斯拉并不是唯一一家涉足人形机器人的公司。早在1992年,波士顿动力就已开始探索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日本早稻田大学、本田公司也早已涉足这一领域。即便有着众多先行者的探索,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之路仍然漫长且充满挑战。对比自动驾驶技术,人形机器人的复杂性更高,落地速度更为缓慢。

那么,人形机器人究竟在哪些场景下具有应用价值呢?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商业机器人,其发展的核心都是场景定义功能。对于人形机器人而言,其供应链、软件算法、硬件驱动等都需要围绕实际场景进行建设。目前,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场景能够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明确的应用定位。例如,木蚁机器人生产的叉车机器人已经实现了无人操作,那么人形机器人在搬运场景中是否能替代叉车呢?答案是否定的。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应当与其特性相匹配,而非无所不能的存在。

再来看波士顿动力这家被看作机器人行业的先行者。虽然其拥有许多炫酷的黑科技,但商业化之路却颇为挣扎。曹巍认为,波士顿动力在自我造血和商业化能力上的缺失是其存在的问题。创始团队更像是在用投资人的钱做科研,而非真正地经营一家公司。该公司也在努力转变风格,将科研转向更为务实的产品风格。例如,其生产的四足机器狗已经开始在工业复杂环境中应用,物流机器人的推出也显示了其转型的决心。

谈及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我们有能力建立“比较优势”。看待机器人公司的亏损问题,要结合公司的发展阶段来分析。目前,商业服务机器人处于早期投入阶段,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和边际成本的递减,盈利的可能性依然很大。正如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一样,随着销售量的增长,盈利的机会也会随之增加。

对于日本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历程,虽然有着周期波动和泡沫破裂的经历,但依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视角。正如我们刚刚讨论的那样,机器人的发展必须与场景紧密结合。日本的高精密工业机器人技术优势明显,但中国的机会在于创新和应用场景的挖掘。

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和挑战。在这个黄金时代中,中国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需要把握住这个机遇,积极投入研发和应用探索,以实现技术和商业化的双重突破。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的埃斯顿、汇川和新松等传统企业虽然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将产品成本降低,但尚未实现颠覆性的创新或提出超越日本、美国和欧洲的新理念。机器人的消费市场上,中国占据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份额高达四成,连续八年稳居榜首。在服务机器人领域,中国的消费与采购比例也占全球的20%至25%。而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一个细分市场中,中国已经向日本销售了大量的仓储物流机器人(AMR)。特别是仓储机器人这一细分领域,中国近年来发展迅猛,已经拥有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和作业土壤,包括软硬件人才、供应链和落地场景等各方面的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商用领域的送餐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等也呈现出集群效应的发展态势。中国机器人创业公司已经凭借本土生态优势建立起特有的“比较优势”,海外市场的拓展已然成为机器人行业的明确趋势。面对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机遇,机器人创业公司能否准确把握“能做”与“不能做”的界限,将成为决定其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