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闹的人形机器人距蓝海产业还有多远
最近,“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的市场表现引起了广泛关注。曾经掀起涨停潮的热门股票如今突然熄火,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讨论。
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如新时达、昊志机电等知名的机器人制造商的股票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与此南方精工因为涉嫌“夸大宣传”而蹭热度,连续遭受两个跌停板的打击,成为了此次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回调的。
回顾过去,人形机器人概念股曾经历一轮急速的上涨。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多只股票涨幅高达1倍甚至2倍。例如新时达在6月15日至6月21日的五天内就实现了四次涨停。
这轮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的炒作热潮,本质上是AI概念的进一步延伸。自从chatgpt在全球引发人工智能狂潮以来,AI就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正在向各行各业拓展赋能边界。
当国内厂商还在内卷于大模型,争相布局AIGC时,资本市场已经前瞻性地转向了机器人领域。其中,“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打造的“具身智能”概念开始在市场中受到广泛关注。
7月6日,“硅谷钢铁侠”马斯克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发言更是将机器人热推向了高潮。他预测未来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
并非所有人都同意马斯克的观点。深圳一家移动机器人企业的产品总监陈源指出,人形机器人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五到十年内,其主要应用场景可能主要集中在概念发布、互动展览等领域。
比起近年来常受关注的新能源、半导体等板块,机器人领域似乎一度缺乏新鲜感。受宏观环境趋弱及下游需求放缓的影响,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速明显放缓。chat GPT的走红为机器人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chat GPT刚火起来的时候,一些发烧友就把它接入到游戏的NPC中,发现NPC的交互能力得到了革命性的提升。”北京一家智能机器人企业的硬件部负责人杨勤告诉记者。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也在ITF World 2023半导体大会上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
当下市场中火爆的人形机器人概念与具身智能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大多数人都混淆了二者,认为人形机器人等同于具身智能。实际上,人形机器人只是具身智能实现的形态之一,接入成熟大模型的扫地机器人也可以称为具身智能。具身智能的重点是改变机器与外界的交互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的概念将继续引发市场的关注和讨论。未来,这一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深入探索机器人技术的革新:从具身智能到人形机器人的崛起
从工业到家用,从简单任务执行到复杂环境适应,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正日益扩大。这些机械装置背后,蕴含着感知、驱动与执行三大核心系统的高效协作。但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机器人交互方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时,“具身智能”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主动感知、认知和决策机制,改变了机器人被动接收数据和提前编程动作的交互模式。
具身智能基于多模型训练,通过计算机视觉、多传感器协作等手段,建立起一套适应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它将AI运用在机器人的感知和决策中,让机器人更加像“人”,而非单纯的机器。而人形机器人,作为这一技术的最佳实践者,正逐渐成为通用机器人的代表。
人形机器人设计直接参照人类形态,可以覆盖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使用场景,提供更自然、生动的交互体验。深圳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付春江指出,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的结合,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形机器人在物理世界的问题解决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们拥有与物理环境相交互的“身体”和更精密的运动感知能力,可以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地方提供协助。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形机器人不仅能够模仿人类行动,更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与环境交互,通过试验或模仿来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这种“具身认知”的学习方式,让人形机器人能够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
以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为例,该机器人在学习人类行为、识别周围环境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马斯克甚至预测,如果Optimus能够投产,实际需求可能会达到100亿个。国内厂家小米也发布了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yberOne,这一趋势可见一斑。
杨勤也指出,尽管人形机器人在实现具身智能方面具有许多优势,但具备智能的机器人并不一定要完全模拟人类的外观。其他形态的机器人,例如四足机器人、轮式机器人等,也可以在特定的应用领域中实现具身智能,并具备各自的优势和适用性。在选择实现具身智能的最佳形态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产品的应用场景、市场需求、成本和技术能力等。
“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的崛起,是机器人技术革新中的重大进步。它们将AI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加智能、灵活的机器人,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而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将充满无限可能和挑战。人形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设计领域的明珠,其制造标准极为严苛,要求机器人具备长续航、高智能、高速度、大负载以及高鲁棒性(健壮性)。杨勤以人形机器人在抓取场景中的演示为例,解释了实现这些标准背后所需的精准技术和复杂调试。
以特斯拉发布的Optimus为例,这款人形机器人身高1.73米,重量73公斤,可搬运约10公斤货物,拥有多个关节驱动器及复杂的执行系统。而国内厂商傅利叶智能发布的GR-1人形机器人,身高1.65米,体重55公斤,具备一系列运动功能。从性能指标上看,国产人形机器人与海外产品相比并无明显差距。
自由度是评价机器人性能的关键参数之一,表示机器人在空间中独立移动和旋转的方式的数量。虽然增加自由度能提高机器人的活动能力和操作能力,但也带来更大的控制复杂性及更高的制造成本。厂商在设计产品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场景来决定自由度的数量。
人形机器人的零部件要求远高于工业机器人和商用机器人,涉及更高的技术壁垒。例如,伺服电机、减速器、传感器等核心部件都是关键所在。这些部件在工业机器人中也有应用,但人形机器人对它们的要求更高。在此背景下,一些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上的知名厂商开始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
高价值量的硬件并不利于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因为这会使得产品成为奢侈品,难以走入千家万户。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需要通过硬件升级、AI赋能以及成本控制来实现大规模量产。马斯克曾在特斯拉AI日活动上表示,Optimus未来的产量将达到数百万台,价格比汽车便宜得多。但国内一些企业的降本目标更为激进,如四川福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其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成本能控制在10多万元/台。
这一轮人形机器人热潮中,“蓝海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A股市场上的机构及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在于寻找与Optimus相关的合作伙伴或潜在供应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无疑为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变革空间。陈源,一位深入了解工业机器人的专家,曾对近期市场热议的A股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强调,从硬件角度看,目前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四大家族(库卡、发那科、安川及库卡)仍是绝对的领导者。许多国产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都依赖进口,例如用于实现精确位置控制、提供大力矩、转化运动方式并防止反向运动的丝杠,其主要来源是日本。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他持谨慎态度,认为国产人形机器人在硬件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的突破至关重要。
关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实际情况,近期有一些上市公司在公开渠道进行了澄清。例如,新时达、柯力传感等被问及是否涉及人形机器人业务时,均表示目前尚未开展相关业务。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也在股东大会上表示,特斯拉的团队自主设计了电机、控制器、电子设备等Optimus所需的各类组件,尚未与A股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的任何公司合作。
尽管实际情况如此,仍有一些上市公司积极表态,试图借助人形机器人概念的热点效应提振公司股价。例如,南方精工因在互动易平台上回复投资者有关人形机器人业务的不准确内容,导致公司股价连续涨停。后来,该公司因信息披露不完整收到了警示函。
杨勤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国产人形机器人在硬件领域仍需努力,产业链上游厂商需要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取得突破,而突破的关键在于工业机器人领域。他建议,先做好工业机器人的基础,再逐步探索人形机器人的研发。
优必选首席技术官熊友军则对人形机器人的量产提出了分三步走的策略:从小批量试用、进化到完成简单任务,再到在非结构化、可控环境中训练和进化,提升能力,最后等待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实现大规模量产。
总体来看,人形机器人产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蓝海,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自动化、智能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人形机器人作为一个集结了云计算、物联网、AI等技术的智能产品,将为机器人产业带来无限可能。但在这个过程中,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需要脚踏实地,先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取得突破,再逐步向人形机器人领域拓展。在正式进入人形机器人或具身智能大规模市场之前,我们面临着几大挑战。硬件的迭代升级是重中之重,必须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性能。人工智能的赋能结合也是关键所在,需要让人工智能技术与人形机器人完美融合,从而提高其智能化水平。成本的把控降低同样不容忽视,只有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才能让人形机器人更广泛地进入市场,被更多消费者所接受。这些挑战既是机遇也是动力,我们必须克服它们,才能让人形机器人真正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机器人培训
- 达芬奇机器人献爱心 将主刀公益手术
- 亚马逊将在英国招聘2000多人 重点开发Alexa和无人
- 美、德、英、日、中5国机器人发展全景大盘点
- 国产机器人窗口期 不可错失制造2025弯道超车机会
- 一个小时,这只机械狗“自学”会了走路!
- 三穗长吉镇:无人机飞防作业 稳粮增豆保丰收
- 依靠静电着陆的新型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座谈会
- 在苹果的智能机器人软件公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四大家族之KUKA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机器人产业的东风到底在哪
- 欧洲 6 轮送货机器人开始在美国大学推广
- 芜湖:考核第一!6项冠军!
- 人工智能有望打破医疗资源不均衡
- 立讯精密:已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目标成为全
- 90后用机器人炒菜周入10万,炒菜机器人真的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