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一年的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来了,马斯克担心他会摔倒
今晚,实际上迎来了机器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对于特斯拉及其CEO埃隆·马斯克来说,这是机器人首次在没有系绳的情况下走上舞台。马斯克表示:“机器人具备的能力远超我们今晚所展示的,我们只是不希望它摔倒。”特斯拉的工程师们期望在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完善机器人的技术。
那么,如何评判擎天柱的技术水平呢?真正的挑战在于机器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如果机器人的手只是移动而不具备接触和互动的能力,那么它的技术价值将微乎其微。无论外观多么逼真,如果它只是简单地挥手打招呼,那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马教授进一步解释说,从今年公开的工作来看,擎天柱的驱动和移动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操纵技术则更为基础。尽管如此,人们对于更好的硬件平台的期待并未减少。
原定于人工智能日展示的擎天柱原型机并未如期亮相,但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一条推文中透露了推迟至9月30日的消息。他表示,第二次AI Day将是“史诗级的”。而到了北京时间10月1日,在2022特斯拉人工智能日上,马斯克终于公布了该公司的第一个人形机器人原型。舞台上的擎天柱以缓慢的速度挥手,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除此之外,公司还通过视频展示了机器人执行其他任务的能力,如捡箱子、给植物浇水等。
上海交通大学的马道林副教授对澎湃新闻表示,他对擎天柱的未来充满期待,认为目前的工作重心仍在驱动和移动技术,而操纵技术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如何,人们对于机器人的期待越来越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加先进、更加智能的机器人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特斯拉的Optimus原型机,引人瞩目。来源:特斯拉官方图片。
活动伊始,擎天柱从舞台后方走出,挥手示意,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马斯克激动地说道:“今晚,这是机器人首次在没有系绳的情况下走上舞台。”他继续解释:“机器人的潜力远不止我们展示的这些。我们只是担心它摔倒。”
紧接着,特斯拉呈现了一系列机器人执行任务的视频片段,如捡箱子、给植物浇水等。据马斯克透露,这款机器人的定价极为亲民,仅需2万美元以下。
这个在舞台上自如步行的机器人,采用的是现成机械执行器构建。马斯克还展示了另一款原型机,虽然整体已组装完成,但功能尚未完全优化。它的四肢和手指由特斯拉自家的执行器控制,虽然目前还不能行走,但已经能够灵活抓握物品。“它尚未完全准备好行走,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就能自如行走。”马斯克充满信心地补充道。
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从概念原型到现实
图片来源:特斯拉
据悉,特斯拉近期推出的机器人概念原型在过去的六个月内迅速进化。这款机器人搭载了一块2.3kWh的电池组,运行在Tesla SoC上,并配备了Wi-Fi和LTE连接功能。它的诞生标志着技术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正如马斯克所言:“这将是文明的根本转变。”Optimus机器人具备改善经济产出“两个数量级”的潜力。尽管目前尚未透露具体的时间表,但特斯拉的目标是推动擎天柱尽快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形机器人。这一领域的创新不仅令人瞩目,更将深刻影响未来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汽车与机器人的技术对决
图片来源:特斯拉
特斯拉的Autopilot软件在机器人技术中的应用展现了技术的无限可能。这款软件从汽车领域成功转移到机器人,并适应新的身体和环境中工作,彰显了特斯拉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卓越能力。这一跨越不仅是对汽车技术的延伸,更是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前瞻布局。通过与机器人的融合,Autopilot软件将开启全新的应用场景和可能性,引领技术发展的新时代。
基于人体工学设计的机器人手,来源于特斯拉的最新研发成果。图片中所展示的机器人手,独具匠心地融合了人体工学设计,展现出高度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其设计灵感源于对人体构造的深入理解,使机器人在操作、交互等方面更加人性化,提升了用户体验。
回顾去年马斯克公布的信息,人形机器人擎天柱的身高达到1.72米,体重56公斤,与一位普通成年男性相当,只是略逊于马斯克的身高。马斯克曾幽默地表示,“你可以逃跑,但有很大机会打赢它。”擎天柱不仅拥有与人类相似的手部设计,更能够以每小时8公里的速度快速移动,并配备了FSD计算机和自动驾驶摄像头。马斯克对其寄予厚望,认为它将能够胜任杂货店经营、家居用品捡拾以及其他日常指令的任务。这一设计不仅代表了科技领域的巨大突破,也展现了人们对未来生活便利性的追求。马斯克的这一创新成果,无疑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在特斯拉的人工智能日活动中,马斯克与Optimus概念机器人并肩而立,向人们展示了这个未来科技产品的雏形。这台机器人,正如马斯克所言,将能够胜任人们不愿做的无聊、危险、重复性的工作。不仅如此,它的潜力远不止于此。
马斯克表示,擎天柱最早可能在2023年上市销售,而它的用途远不止于此。实际上,随着人们的需求和创意的不断涌现,擎天柱机器人可能会成为人们的得力伙伴。它不仅能够完成指派的任务,更能在时间的洗礼下发展出独特的个性,不同于其他所有机器人的存在。每一个擎天柱机器人都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性格和特质。
马斯克于今年4月30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大放异彩。他让人群对擎天柱机器人计划规模之大感到惊讶,并强调擎天柱的重要性在未来几年将显而易见。对于那些具有洞察力或仔细观察的人来说,擎天柱机器人的价值最终会超越汽车业务,甚至超越FSD。马斯克甚至预见了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应用,包括烹饪、园艺,甚至可能担任“猫女”的角色。这一预测引发了无数想象与讨论。
特斯拉最近的招聘信息进一步揭示了擎天柱机器人的宏大计划。该公司正在大规模制造类人双足机器人,旨在自动化重复性和枯燥的任务。更令人振奋的是,你将在工厂里看到数千名人形机器人共同工作,而你自己的工作成果将被这些机器人反复使用。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场景,展示了科技与人类的无缝结合。
关于擎天柱的评价,机器人专家在人工智能日之前的几天给出了警告。他们指出,尽管特斯拉在机器人技术上有所突破,但在行走、跑步甚至跳跃的机器人开发方面,其他公司已经有更进一步的进展。但没有一家公司声称其技术能完全取代人类劳动力。这意味着虽然机器人技术在迅速发展,但在某些领域,人类的角色仍然无法被替代。这也提醒我们,科技发展的也要关注人的因素,保持对人性价值的尊重。
机器人公司Engineered Arts的首席执行官威尔·杰克逊在接受The Verge采访时,对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出了独到见解。他表示,在达到“人类水平”之前,仍有许多基础技术鸿沟需要跨越。杰克逊特别提到了人造肌肉的问题,他认为这是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杰克逊说:“特斯拉可能已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确实如此,那无疑将改变游戏规则。考虑到这是一项巨大的技术飞跃,感觉实现的概率并不高。”
那么,如何评判擎天柱人形机器人的表现呢?杰克逊给出了具体的标准:“机器手是否能与物体互动是关键。简单的抓握动作是加分项,但像拧开瓶盖再盖上的动作更能令人印象深刻。如果能与人握手,那将是最简单的互动方式。如果机械手只是挥动而不接触任何物体,那么这样的演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无论其外观多么逼真,如果不能进行实际的互动,那就意味着演示失败。”
为了更好地理解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性能,一种有效的方法是与当前最先进的机器人进行比较。例如,波士顿动力公司的Atlas机器人是目前最先进的双足机器人之一。这款身高1.5米、体重80公斤、速度可达1.5米/秒的机器人能够跳舞、翻跟头和跳马。Atlas的创造者将其描述为一个研发平台而非商业原型,并指出其演示视频与精心编排的滑板或跑酷视频不相上下。通过观察Atlas的表现,我们可以对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水平和可能的技术挑战有所预期。通过对比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与Atlas等现有尖端机器人的表现,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其技术的优劣与前景。在科技的前沿领域,波士顿动力公司的Atlas双足机器人一直备受瞩目。这款机器人以其强大的运动能力和灵活性,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图片,Atlas机器人的表现令人惊叹。
而在最近,小米公司也公布了一款名为CyberOne的人形机器人。这款高达1.77米,重达52公斤的双足机器人,外形酷似科幻电影中的擎天柱。在8月的发布会上,CyberOne虽然只展示了走路和挥手的基本动作,但已经让人看到了它的巨大潜力。
机器人CyberOne的出现,无疑与小米公司的创始人雷军有着密切的联系。雷军对CyberOne机器人的描述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这款机器人不仅是小米对未来科技生态的一次探索,更是我们多元融合技术体系的新成果。”
以人工智能为内核的CyberOne,不仅拥有高度的智能化,更具备了人形载体的优势。小米公司在研发这款机器人时,将众多先进技术融合在了一起,使其成为了目前市场上最具创新性的人形机器人之一。
无论是Atlas机器人还是CyberOne机器人,它们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突破。这两款机器人的出现,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科技的进步,更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在市面上,双足机器人的选择虽然不多,但其中一款引人注目的产品来自Agility Robotics制造的Digit。这款产品于2020年开始销售,其售价尚未公开,传闻是以不高的六位数美元定价。
Digit机器人的图片来源于Agility Robotics,它的外观引人注目。这款机器人能够以3.3英里/小时的最高速度移动,身高达到5英尺1英寸(约合154.94厘米),重量为99磅(约合44.9公斤)。它还能承载高达40磅(约合18公斤)的负载。
尽管Digit机器人具有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规格,但Agility Robotics公司尚未透露其销售数据,以及这款机器人是否已被投入到研发之外的工作环境中。这也使得外界对这款机器人的市场表现充满好奇和期待。
更多关于Digit的详细信息,我们仍在期待Agility Robotics的进一步公布。这款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前景以及其在商业市场的表现,无疑将成为未来关注的焦点。
机器人培训
- 德国排爆机器人:技术细节与实际应用如何
- 智能机器人管理电子文档
- 机器人可送快递也可走迷宫 上海中小学机器人竞
- 如何有效管理工业机器人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 全球智能机器人制造商
- 联想发布自研工业机器人 5G远程控制 有手、脚和
- 机器人导游亮相锦州世园会 首开方言解说先河
- 节卡机器人官网:如何深入了解智能机器人技术
- 中国机器人网在线平台概览:最新资讯与技术分
- 百度AI机器人尖端技术突破与革新概览
- 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关于发布
- 唯一跻身全球前10的国产机器人 打破日德的垄断
- IBM和AMD宣布达成联合开发协议 共同推动云上加密
- 重庆KQP50空气炮 电厂用空气炮
- 智造双福 产业新城一路疾行
- 常德鲨鱼机器人招聘新人才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