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机器人行业十大热点关键词
随着2015年的脚步逐渐远去,机器人行业呈现了一幅繁荣景象,似乎成为时代进步的象征之一。《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犹如春风细雨,滋养了这个行业蓬勃发展。政策的提出不仅仅是几个字的串联,它标志着中国制造业从低端走向中高端的坚定决心和策略部署。同年举办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理念的执行和实施方向。人们清晰看到,我国正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迈向制造强国的行列。在这个战略指引下,重点发展的领域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等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其中,“机器换人”这一举措更是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在东莞等城市,“机器换人”风潮席卷而来,企业的积极响应和的大力支持使得这一进程愈发快速。无论是现代化工厂中的自动化装备,还是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预测与适应,机器换人都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制造业的面貌。除此之外,人工智能的发展更是给机器人行业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人工智能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方式。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和工作需求。从中国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们期待这一进程带来的更多惊喜和成就。人工智能:塑造未来的神奇力量
拓墣产业研究所的最新报告揭示了一个惊人的预测:到2020年,人工智能系统市场价值将飙升至近20亿美元,相较2015年的市场价值,五年内增长高达十倍。专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不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还将成为ICT产业的变革力量,机器人产业的新一轮风口正在呼啸而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科技巨头纷纷涌入这一领域,谱写着创新的赞歌。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未来可能存在的威胁的担忧。史蒂芬·霍金在Zeitgeist大会上再次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将在未来百年内超越人类智慧,机器人可能会控制人类。他的警告得到了众多科学家的支持,他们联名签署公开信,敦促联合国关注可能出现的攻击性自动化武器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震惊,如果不能合理控制和利用,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与此我们也看到人工智能带来的希望之光。它不仅是技术进步的象征,更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力工具。库兹韦尔认为,如果人工智能能够真正融入社会,它将帮助人类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尽管存在风险,但我们仍需保持民主、包容和自由的价值观,以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符合人类的利益。
人机协作是人工智能领域另一个引人瞩目的趋势。从德国大众汽车制造厂的机器人事故到新型的协作机器人YuMi和双臂机器人的出现,我们看到了人机协作的巨大潜力。专家认为,机器人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对一些工作产生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它们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未来的世界将是人与机器人并肩合作的世界。随着人机协作概念的普及和协作机器人的发展,安全防护网将逐渐消失,机器人和工人将并肩工作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无人机的发展也引人注目。从无人机到民用无人机的转型揭示了无人机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在快递和电子商务领域,无人机的使用已经引起了革命性的变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无人机将继续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和未来。它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需要我们明智地利用它来实现人类的愿景和目标。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充满创新和协作的未来吧!在2015年2月4日,淘宝成功完成了第一单无人机送货,这一创新技术迅速引领潮流。仅仅三天后,浪漫一幕上演,歌手汪峰搭载着订婚钻戒的白色无人机,在众人的见证下向章子怡求婚,无人机成为了爱情的见证者。国内热门综艺节目如《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去哪儿》也紧跟潮流,大量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赚足了观众的眼球。亚马逊的PrimeAir无人机送货项目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尽管早有消息透露其首次无人机送货实验将在美国进行,但具体时间一直保密。
随着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迅速崛起,据美国《航空与太空技术周刊》预测,该市场预计将从2014年的28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56亿美元,未来十年全球无人机的总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673亿元。显然,无人机已成为下一个蓝海市场,预计未来十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在这个热闹的市场背后,一个基本问题亟待解决:如何确保无人机在安全的前提下获得法律法规的认可,与有人飞机共同飞行?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执行秘书长柯玉宝在2015通航发展峰会上透露,我国首部无人机交通法规《轻小型无人航空器运行暂行规定》将于今年12月出台,目前国家民航局已经通过,正在走相关审批程序。
无人工厂,又被称为自动化工厂或全自动化工厂,是一种生产活动全部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生产第一线配备机器人而无需人工参与的工厂。随着机器人、计算机、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真正的无人工厂开始涌现。以日本“法那克”工厂为例,其建于80年代初,投资数千万美元用于生产制造机器人所需部件。无人工厂揭示了未来制造的图景:所有的工序都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电脑加工设备、无人运输车和自动化仓库设备操作。技术人员坐在计算机旁,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实时监控车间的生产信息。从加工部件到装配到最后一道成品检查,所有工序都可以在无人情况下自动完成。无人工厂的成功必将进一步加快制造业的自动化进程。
今年5月初,广东东莞第一家民营无人工厂开始投入建设,标志着当地“机器换人”战略进入新阶段。随着机器人的广泛应用,用工缺口巨大的珠三角地区制造产业将迎来一场行业大洗牌。采用机器人后,生产效率将大幅提升,这使得装备机器人的企业在市场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大量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将面临挑战。对于没有能力投入巨资采购机器人的企业来说,他们仍然只能依靠工人,导致工作效率难以提升。而对于有实力采用机器人的企业来说,他们可以进一步压低产品价格,使得小企业的产品更难有竞争力。
智能机器人作为一种融合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多学科知识的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随着其在餐厅、客服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智能机器人在生活中逐渐被认可。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涌现出来,如新华社启用的写稿机器人“快笔小新”,Udesk智能客服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观念的变化,需要科学家把握人工智能技术的正确方向,让机器人融入更多哲学思考。在情感和道德的赋予下,未来机器人的行为将受到规范和约束。《中国智能机器人白皮书》的发布旨在回答机器人在情感、、技术等发展方面的困惑。在《2025科技展望》分论坛的火热交流中,图灵机器人CEO俞志晨强调了制造业创新的至关重要性。他提出,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都深刻表明了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无法在技术竞争中立足。他认为,智能机器人的创新是互联网时代下中国的重大机遇。
回想2015年,日本通过《机器人新战略》,意图建立机器人王国。而在我们国家,早在2014年6月,就已经提出机器人革命,期望其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切入点,我们有望成为全球智能机器人的最大市场。
在餐饮业中,一个新的趋势正在兴起——“机器人餐厅”。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更追求就餐时的愉悦感和幸福感。近年来,“机器人服务员”和“机器人餐厅”逐渐成为餐饮行业的新亮点。机器人服务员不仅能提升餐饮店的兴奋度和热度,更能节省成本,对餐厅老板来说是一举两得。
机器人做餐厅服务员是一种创新,展现了经营者前瞻性的竞争策略。使用机器人服务员的好处多多:一能吸引顾客,为就餐环境增添新鲜感;二能降低成本,其工作不知疲倦且成本远低于一名普通服务员;三是程序化的服务能避免许多因服务态度而引发的不必要纠纷。哈工大集团已启动机器人连锁餐厅的全国布局,计划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以及江浙沪等地开设至少20家连锁店,进一步拓展服务机器人的市场空间。
就目前的趋势来看,由机器人服务人类将成为未来的常态。专家建议,餐厅经营者除了满足顾客的好奇心,还需在菜品、服务及门店构成上不断创新,力求满足顾客多方面的需求,使好奇转变为惯性消费。
在智能制造领域,2015年工作报告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等多方面的原则,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明星,在这一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的推广应用能提高工业制造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上升的影响,提高效率质量、降低成本消耗,成为智能制造的突破口。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我国工业市场新增大量机器人,同比增长近40%,预示着机器人产业的巨大潜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响应这一趋势,计划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我们正处于一个互联网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的时代,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服务业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联网+,这是互联网思维更深层次的实践成果,描绘了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蓝图,引领经济形态不断演变,为整个社会经济的生命力注入新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宽广的网络舞台用于改革、创新和发展。
简单而言,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创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共同构建一个全新的发展生态。它体现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打造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全新经济发展形态。
回顾历史,2015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一份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议案。他希望这种生态战略能被国家采纳,成为引领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仅仅一个月后,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
同年7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增强行业创新能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度的《咬文嚼字》杂志中,“互联网+”被评为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足以看出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而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机器人成为了焦点话题。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指出,目前的机器人还只是在“自动化机器”的阶段,真正的机器人需要融入人工智能的功能。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传统机器人产业需要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其中,“互联网+机器人”模式是对工业机器人营销模式的一次创新。这种模式改变了以集成商为中心的销售形式,转而聚焦于最终用户的需求,旨在减少产业链环节,降低用户的采购成本,提高服务质量。通过这一模式,我们可以预见一个更加智能、高效的工业未来。
机器人培训
- 德国排爆机器人:技术细节与实际应用如何
- 智能机器人管理电子文档
- 机器人可送快递也可走迷宫 上海中小学机器人竞
- 如何有效管理工业机器人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 全球智能机器人制造商
- 联想发布自研工业机器人 5G远程控制 有手、脚和
- 机器人导游亮相锦州世园会 首开方言解说先河
- 节卡机器人官网:如何深入了解智能机器人技术
- 中国机器人网在线平台概览:最新资讯与技术分
- 百度AI机器人尖端技术突破与革新概览
- 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关于发布
- 唯一跻身全球前10的国产机器人 打破日德的垄断
- IBM和AMD宣布达成联合开发协议 共同推动云上加密
- 重庆KQP50空气炮 电厂用空气炮
- 智造双福 产业新城一路疾行
- 常德鲨鱼机器人招聘新人才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