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13部门联合出台意见 含相关仪器仪表仪表

机器人培训 2020-09-03 15:50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近日,山东省工信厅等13个部门8月25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设备上云 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设备上云这个关键环节,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再提速。
 
工业设备上云,指将设备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升级,接入各类工业云平台,并基于平台进行数据实时采集、汇聚与分析,实现设备状态监测、预测预警、性能优化和能力交易。这个过程对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能效和安全水平、促进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加速构建新工业生态体系有重要意义,但当中也面临着数据采集难、安全风险高、工业机理模型缺失、工业App匮乏等问题。在山东海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为了使故障预警能变得快捷简便,需要广泛采集机器每个转动点上的油量、温度、水平角度等数据变化,才能为系统生成一个正常运转的合理区间值,这样一个采集过程,可能需要持续一年多。
 
山东省明确,分步有序推进有基础、有条件、有需求、有优化潜力的工业设备通过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多种形式上云,重点突破化工装置、高能耗设备、通用动力设备、新能源设备和智能化设备上云上平台。
 
《意见》提出了化工装置、炼铁高炉、工业锅炉、内燃柴油发动机、大型空压机、大中型机电设备、风电设备、光伏设备、工程机械、远洋船舶、智能设备等十一类工业设备上云重点工程,每项重点工程都针对该类工业设备当前运转中在能耗、安全、效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给出细化上云方向和目标。以工业锅炉为例,针对中小型工业锅炉量大面广、管理分散、运行效率低下、资源能耗大等问题,重点基于平台开展锅炉关键运行参数状态监测、运行工况优化、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等服务,到2022年,推动实现工业锅炉上云降低能耗20%,降低成本100亿元。
 
按照《意见》,省工信厅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推进设备上云工作协调机制,各市结合产业特点和企业实际需求统筹制订分类分批推进方案。现有专项资金及政策都将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发展战略咨询、工业设备上云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工业App开发、设备改造升级等。整个推进过程还将与金融支持方式的创新相配合,在此过程中,山东省将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根据平台企业生产周期、经营特点等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上云企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投放。
 
数据显示,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山东省目前已推动连接工业设备3000万台,推出工业App超过7500个,带动上云企业数量超过16万家,走在全国前列。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国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山东省能源局、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山东省通信管理局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设备上云 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设备上云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支撑,是将设备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升级,接入各类工业云平台,并基于平台进行数据实时采集、汇聚与分析,实现设备状态监测、预测预警、性能优化和能力交易。推动设备上云,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能效和安全水平、促进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加速构建新工业生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省企业上云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个性化定制、协同生产、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带动上云企业数量超过16万家,走在全国前列,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工业设备上云面临数据采集难、安全风险高、工业机理模型缺失、工业APP匮乏等问题。为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工业设备“智”改升级,打造“云行齐鲁”升级版,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绕设备上云关键环节,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生产制造领域深度应用、融合创新,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水平,加快培育服务型制造和平台驱动型新模式新业态,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2年,突破一批面向特定工业设备上云需求的关键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工业数据采集能力显著增强、设备联网率明显提升,安全防护体系逐步建立;推动一批高能耗、高风险、高通用性、高价值工业设备加快上云进程,降本提质增效取得实效;打造一批行业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工业云平台、智能工厂和设备上云样板工程,培育300家工业互联网创新示范企业、30个“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示范平台、3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园区,初步形成引领工业互联网平台先导应用、倍增发展的创新态势,成为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二、重点工程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示范带动、分类实施”的原则,分步有序推进有基础、有条件、有需求、有优化潜力的工业设备通过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多种形式,实现泛在互联、数据共享、高效配置,重点突破化工装置、高能耗设备、通用动力设备、新能源设备和智能化设备上云上平台。
 
(一)化工装置。针对大中型化工装置、危险工艺装置开停车周期长、安全风险高、能耗高等问题,提升重点设备数据采集和预测计算能力,建立设备运行与故障数据库,基于平台开展运行故障预警、远程诊断与维护、运行能效分析等服务。到2022年,推动实现大中型化工装置主要设备上云减少60%计划外故障、90%故障数据可追溯,降低能耗10%。
 
(二)炼铁高炉。围绕炼铁高炉高温、高压、密闭及工艺工况复杂多样的特性,针对数据采集、边缘智能、机理模型构建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加装传感器、通信模块、控制器等对高炉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基于平台开展精准感知、生产优化、远程诊断等服务,实现产能监测、安全预警和节能减排。到2022年,推动实现炼铁高炉上云降低能耗10%,减少碳排放1000万吨。
 
(三)工业锅炉。针对中小型工业锅炉量大面广、管理分散、运行效率低下、资源能耗大等问题,组织开发低成本、模块化的设备监测解决方案,基于平台开展锅炉关键运行参数状态监测、运行工况优化、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等服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化风险防范能力。到2022年,推动实现工业锅炉上云降低能耗20%,降低成本100亿元。
 
(四)内燃柴油发动机。针对高价值高风险行业大型发动机故障发生影响大的特点,基于平台进行数据全面采集、特征提取、模型优化,实现对发动机群运行状态和实际工况动态监测,开展发动机远程预警、预防性维护、设计仿真优化等服务,保障发动机安全稳定运行。到2022年,推动实现大型发动机上云减少60%计划外故障、80%故障数据可追溯。
 
(五)大型空压机。针对空压机设备运行不合理、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的高能耗、安全隐患问题,基于平台开展设备监测、故障预警、节能分析等服务,实现预防性维护、精细化管理和优化改造,提升系统能效利用水平,推动淘汰低能效设备。到2022年,推动实现大型空压机上云降低能耗5%,提升设备完好率4%。
 
(六)大中型机电设备。针对大中型机电设备应用广、寿命和可靠性相对较低等问题,加强电机及其负载设备的数据采集和边缘计算能力,建立设备运行与故障数据库,基于平台开展运行故障预警、远程诊断与维护、运行能效分析等服务,提高设备整体安全性、可靠性水平,降低设备能耗。到2022年,推动实现机电设备上云降低维护和服务成本20%、降低能耗10%。
 
(七)风电设备。针对新能源并网消纳输送壁垒问题,推动建立气象、地理等公共数据共享机制,制定风电设备运行数据结构、采集、安全传输等标准,基于平台实现云端数据交互、实时数据建模、设备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提高风电功率预测准度,优化电网调度,促进新能源有效利用。到2022年,推动实现风电设备上云降低风电场运维成本10%,弃电率下降20%。
 
(八)光伏设备。针对光能源间歇性、波动性导致的弃电率过高等问题,推动数据采集从逆变器、汇流箱深入到组件端,基于平台开展组件级数据监控、故障预警与诊断、运维辅助决策、系统效率提升等服务,实现设备精细化管理,推动研发、制造、施工、运维全产业链闭环管理,提升新能源利用率。到2022年,推动实现光伏设备上云降低光伏电站运维成本10%,弃电率下降20%。
 
(九)工程机械。针对工程机械产品复杂程度高、流动性大、作业连续性强等问题,开展设备智能化改造升级,提升数据采集质量,基于平台开展设备资产管理、远程监控与诊断、预测性维护、维修备件预测等服务,推动产业链金融、设备租赁等模式创新。到2022年,推动实现工程机械上云设备利用率、设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备件库存周转率分别提升30%、30%、20%。
 
(十)远洋船舶。针对远洋船舶零部件高度复杂、数据类型多样、对终端感知和数据采集标准化程度要求高等问题,加快设备数字化、自动化改造升级,基于平台开展工艺优化、流程调度、能源管理、安全生产等服务,提高船企精益生产水平,促进设备技术革新和经验积累。到2022年,推动实现远洋船舶上云提高利用率10%,降低维护成本20%、减少能耗30%。
 
(十一)智能设备。围绕数控机床、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以及计量器具、智能仪表等产业分布不均、协同制造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平台开展设备运行状态和实时工况在线监控,推动边缘计算、区块链、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实现产能实时感知、优化调度、在线交易、可追溯管理,形成社会化制造资源池,培育协同制造、供应链金融、设备租赁等新模式新业态。到2022年,新增3万台智能设备上云,降低设备空置率10%。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