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蜂群纵横战场,凭何应对?
机器人培训 2020-02-24 14:17www.robotxin.com机器人培训
近年来,军用无人机更新迭代速度超乎想象。低成本、小体型无人机的日趋普及为军事防御带来全新挑战。相较过去,新型无人机具有预先设定飞行轨迹,自行躲避战场障碍,智能跟随打击目标等军用功能。战场上,无人机可以充当“千里眼”与“顺风耳”的角色,还可携带空空或空地武器执行攻击任务。如何应对未来蜂群战法,成为世界诸国势在必行之事。
“反蜂群”理念下的发展背景
伴随以俄为首的重型猎人无人机相继问世,传统防空系统与反侦察手段略显乏力。主要原因无外乎以下原因。
其一,无人机相比于主战机,体型较小,传统雷达难以探测。伴随无人机性能愈加优异,低高度、交战短、侦察快逐渐成为无人作战的主流形式,而现役的一体化防空系统应对效果普遍不理想。按照美国国防部标准,微小型无人机指质量不超过25kg、最大飞行高度2km左右,飞行速度不超过460km/h的无人机。其飞行空域低,故可借助城区混乱的地面环境实现自身掩护。据美空军作战司令詹姆斯上将透露,曾有多次小型无人机蓄意经过美战机航线,甚至险些将一架 F-22“猛禽”战机撞毁。
其二,蜂群作战采用速战速决模式,传统防御系统往往“后知后觉”。新型无人机群作战,由属以“无人蜂群”为代表的新型协同作战样式的智能分布式作战快速发展,传统防御系统大多不具备有效应对能力。近年来,美军相继提出“无人僚机”理念并逐步化为现实。不久前,美国用F/A-18“超级大黄蜂”配合 “山鹑”微型无人机组成机群,通过大量无人机发动集群攻击。大量无人机足以使敌防空系统迅速饱和,相比于一枚动辄百万美元的防空导弹,损失一架几万美元的无人机也物超所值。
其三,无人机配属火力设备,火力威胁愈加严重。随着无人机战法愈加火热,恐怖分子也“趁风而行”。不久前,沙特油田遭到无人机轰炸,短短几分钟,数亿美元的资产设备化为汪洋火海,几架低成本的无人机便换取如此之大的摧毁能力,且无人机的损耗对本方的整体作战能力损害较小。,迫切需要研发反蜂群的战法与装备。
当下反微型无人机技术分析
无人机的巨大毁伤能力不容忽视,其抵御技术早已引起诸多大国重视。新型反导系统,新型雷达,电子战系统,高功率微波武器,激光武器早已脱离表面文字。各国通过不断改善、升级系统,从而实现反微小型无人机抵御能力。
其一,升级换装原有防空雷达体系与装备,增强“狙击”无人机能力。传统防空导弹等诸多低空近程防空系统通过雷达升级,可以对微小型无人机进行实时探测与瞄准。其优点是技术成熟度极高,但缺点显而易见,用一枚百万美元起步的导弹打击小型无人机的费效比太低。
在此方面,最为突出者即为俄罗斯。俄军方通过升级改造原有雷达,增强对小型无人机探测能力与精准打击的成功率;如俄“铠甲”-S1防空系统,配备了热成像系统光学跟踪器与目标截获雷达,可以有效拦截飞行速度不超过500m/s的无人机。又如俄S-400防空导弹系统,它是S-300防空导弹PMU3 型的全新升级版本,增强针对第五代战斗机和复杂的干扰与对抗环境进行了特别优化,能指挥发射8种不同类型的导弹,远程、中程、近程都可兼顾,最大射程达到 400公里,可用于从超低空到高空、近距离到超远程的全空域对抗密集多目标空袭。
其二,开发一体化反无人机电子战系统,提升“反蜂群”作战机动性。无人机系统大多采用远程遥控或者GPS的终端导航能力,通过对传统电子战系统的升级换代可以有效针对地方无人机干扰与探测。美俄大国都通过强化其电子战系统,增强对无人机的识别能力,从而细化应对措施。
美军在《电子战战略》的总决策方针下开展系列升级,通过对陆基武器如侦察车的情报侦察设备进行更新,加大对无人机侦察系统的升级、换装力度,如“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全球鹰”无人机等,无一不透露着电子侦察战的意味。
其三,高功率微波武器与激光武器。激光武器与高功率微波武器具有性价比高等优势,激光武器主要针对目标是微小型无人机,将其安装在陆基战车以及舰船上都可使用,可以进行360°全方位无死角攻击。
而高功率微波武器主要实施面杀伤范围性攻击,美已使用由“雷声”公司的“相位器”高功率微波武器应对无人机威胁。而俄方已经研制出相当成熟的反无人机微波系统,并已经成功安装在“山毛榉”防空导弹系统上,通过发射高频电波,可以使直径800米范围内的无人机失控。可以说,美俄两方在此方面不分伯仲。
反蜂群武器未来发展路向何方
近年来,据大数据测算,军用无人机——尤其是综合型战斗无人机应用数量呈几何式增长,换言之,当下军事竞争已经悄然迈进“无人机爆炸时代”。反“蜂群”是当下各国都必然直面的问题。
其一,采用多种技术融合手段,逐步提升识别效果。经过测试,任何一种侦察探测设备对于无人机的探测防御效果都十分有限,而当众多技术共同实践时,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超然效果。,未来结合雷达、光学、声学等诸多探测系统的设备必然成为战场主流。通过多方面的数据汇总,结合云端大数据分析,对目标进行识别判断,有力提升侦察识别效果。
其二,一体化反无人机电子战系统更加多元化。目前,各国研发的反无人机设备编制大多停留在营级以下单位。为了移动迅速,绝大多数通过车载进行防护。为了便于运输和保障自身安全,如何将侦察设备做小、做轻已成为当下世界诸国争相研发的课题。
其三,打击手段更加多样,实现单一杀伤到群体毁灭的转型。面对日益增长的蜂群威胁,单一毁灭已经远远不足以消除蜂群威慑,在此情况下,面对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更是进退维谷。,通过综合手段在作战效能上进行优势互补,对成编制的无人机群进行覆盖打击毁灭方可消除战场上的隐性威胁。
伴随着无人机的更新迭代,蜂群战术的应用愈加广泛,作战效能愈加显著。电子设备作为反蜂群的一线武器,必将在未来战场大显身手。
作者马建光 章子星
机器人培训
- 达芬奇机器人献爱心 将主刀公益手术
- 亚马逊将在英国招聘2000多人 重点开发Alexa和无人
- 美、德、英、日、中5国机器人发展全景大盘点
- 国产机器人窗口期 不可错失制造2025弯道超车机会
- 一个小时,这只机械狗“自学”会了走路!
- 三穗长吉镇:无人机飞防作业 稳粮增豆保丰收
- 依靠静电着陆的新型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座谈会
- 在苹果的智能机器人软件公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四大家族之KUKA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机器人产业的东风到底在哪
- 欧洲 6 轮送货机器人开始在美国大学推广
- 芜湖:考核第一!6项冠军!
- 人工智能有望打破医疗资源不均衡
- 立讯精密:已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目标成为全
- 90后用机器人炒菜周入10万,炒菜机器人真的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