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的话题热度越来越高,在产业化与商业化中的探索也不断加温。据 BCG 波士顿咨询数据,截止2016年1月,全球医疗机器人行业每年营收达到 74.7 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年复合增长率能稳定在15.4%;未来将形成万亿的产业链。在医疗机器人中,手术机器人又是重点领域。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显示,手术机器占全球医疗机器人份额的60%以上,占比最重。
2017 年 5 月 15 日,在由世界医疗机器人协会( MRS )和国药励展联合主办的世界医疗 ( 手术 ) 机器人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上,多位医疗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者与医生探讨了医疗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MRS是由来自美国、瑞士、中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共同发起成立的全球第一个专注于机器人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协会。
在这些研究者看来,全球的医疗机器人产业都处在起步阶段,中、美、欧都还在“婴儿期”,他们认为,政府特别是中国政府应提早在这一领域规划,加大对研发的支持力度,实现中国健康产业弯道超车,医疗机器人将在“健康中国2030中”发挥重要作用。
德国汉堡大学信息学科学系教授、多模态技术研究所所长,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张建伟称,在生产和医疗领域同样具有潜能,并且医疗机器人在未来机器人领域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包括手术、康复、个人助理等。医疗机器人能在狭小的空间中进行高精度、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此先天优势一方面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降低手术难度和术后损耗,临床适用性强;另一方面,也可大大减少医生的工作量。
MedPeer公司近期对3700名医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约7成的医生认为20年内将进入人工智能医疗的时代。目光聚焦于中国,据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智能装备技术分会会长刘荣介绍,在肝胆胰里最为复杂、最为凶险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球机器人完成的此类手术据报道不超过1000例,而国内完成了约300例。
来自瑞士伯尔尼大学(Bern University)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Stefan Weber分享了自动化手术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在今年3月出版的国际期刊Science Robotics中,由Weber教授带领的伯尔尼大学研究团队发表了全球首例利用机器人主刀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论文。该研究研发历时八年,文章一经发表立即获得包含Popular Science, Science Daily, Live Science 在内的多家前沿科技媒体报道,被认为是医疗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又一重要拓展。Weber教授表示目前已经为5位病人完成5个相应的手术,其中有4位病人是完全由机器人进行。
从国际着眼,医疗机器人产业正在兴起。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同样面临诸多机遇,中国医疗机器人市场潜在用户基数大,处于高速成长阶段,行业需求空间大;从支付上看,支付主体以自费为主,保险支付占比在逐步提升;从技术上看,医疗机器人有其技术壁垒,行业整体处在一起“把蛋糕做大”的阶段;从资本方看,医疗机器人正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
,中国医疗机器人也面临诸多限制与挑战。天津大学机械学院院长王树新在微创手术机器人方面有诸多研究,他认为机器人正朝着不断微型化、灵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杜志江对比国际上达芬奇机器人与国内手术机器人的发展状态称,政、产、学、研、医、资需要协同合作,才能促进发展。作为融合了临床医学、机械、电子、控制、材料、信息、计算机、图形处理等多学科的高精尖设备,从整个医疗机器人产业看,其发展还受制于电子元器件、伺服电机、减速器、传感器、控制算法、实时影像远程传输等诸多核心关键技术和基础产业的发展。
北京智慧制造研究院院长、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从事医疗机器人研发有二十多年时间。王田苗认为当前提医疗机器人发展依然面临三大痛点第一,跨学科语言转换的困难,要把医生的痛点变成技术的语言,再变成产品的语言,需要长时间的磨合。第二,产品在学术领域和临床领域上的不同步,应该以工程的角度来看待临床和学术问题。第三, 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需要国家、企业、投资商长期的合作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