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机器人核心技术门槛要迎难而上
探访知名机器人企业:核心技术瓶颈与挑战
今日,记者走访了顺德两家在业内颇具声望的机器人企业,发现这两家领军企业也面临着行业普遍的核心技术挑战。企业高层在媒体座谈会上,均坦诚地谈到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
来到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洪波透露,虽然公司在移动搬运机器人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在AVG(无人搬运车)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传感器方面,仍是国产企业的“永久的痛”。国内虽有传感器生产,但性能与进口产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价格更是无法匹敌。德国思科的产品要价3万元,日本的产品也要1万元,而国产的传感器则只需几千元。
与嘉腾机器人不同,佛山市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是一家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在国内打磨抛光生产的工业机器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总经理助理谢其峰也坦言,该公司出售的机器人系统中,关键的机械臂仍依赖进口,主要来自四大机器人生产国。
这种核心技术的问题并非个案,也存在于国内其他机器人企业当中。这种情况并不能简单归结为对技术研发的不重视。陈洪波指出,日德两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而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兴起时间相对较短。尽管如此,从到企业都在投入大量政策和资源来推动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
顺德作为广东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示范区,更是全力以赴培育机器人产业和智能制造。事实上,机器人产业的核心技术门槛并非不可攻破。例如,嘉腾机器人研发的“大黄蜂”机器人,其具备自有知识产权的惯性无人制导技术,就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壁垒,使搬运机器人能够实现户外应用。
那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和政策扶持引导。可以通过市场换技术的方式获取技术进步。最近,美的与日本安川的合作就是市场换技术的典范。除了和企业层面的努力,高等教育也需要加快创新,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并未设立机器人专业,现有的相关专业也无法完全满足机器人产业的人才需求。
虽然面临核心技术的挑战,但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不断努力,通过政策、市场、人才等多方面的努力,逐步实现技术突破,为未来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日本美女机器人
- 面对机器人核心技术门槛要迎难而上
- 空客公司完成西风太阳能无人机新一轮试飞
- 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强拖
- 研究揭示了双层石墨烯中的奇异量子态
- 全面量产的Rokid Glass,将亮相高通AWE展台
- LG 新能源将使用 AI 为客户设计电池单元 一天就能
- 数据标注:人工智能的DNA
- 航天技术未来将在合肥转化 机器人将参与抗洪抢
- 百度ACE发布智慧高速细分场景化解决方案 运用
- 女生在工业机器人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选择
- 机器人手术报销比例
- 陆地送货机器人的春天 StarShip获1720万美元融资
- 如何调整ABB机器人的运行速度
- 2017第15届深圳国际小电机及电机工业磁性材料展
- 我的女友是机器人韩剧叫什么
- 斯坦福人文科学研究:AR会影响人类现实世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