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链可以被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上游主要是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厂商,这些零部件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减速器、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等。其中,减速器技术壁垒最高,主要被应用于机器人的运动关节处。伺服系统则主要由伺服电机构成,起到了机器人的“神经系统”的作用。而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由硬件设计、底层软件技术和上层功能应用软件组成。这些核心零部件的总成本占据了工业机器人总成本的近70%。
中游则是机器人本体制造,包括机器人的机械传统和支撑基础——行走结构,以及机器人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其中包括手臂和腕部等。只有经过系统集成的机器人才能被投入到下游的汽车、电子、金属加工等产业中,为终端客户所用。
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尤其是减速器的市场需求方面,据广发证券的预测,到2020年,RV减速器市场需求将达到81.5万台,谐波减速器需求将达到63.3万台。这使得减速器的总体市场需求量有望高达144.8万台。预计未来RV和谐波减速器的价格将分别在0元和1500元左右,这意味着国内减速器的市场空间在2018至2020年间将持续扩大,估计每年市场空间将分别达到31.71亿元、36.76亿元和42.63亿元。
国产交流伺服系统在核心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与国外的差距正在明显缩小。随着未来机器人零部件的技术突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伺服系统的应用领域也将逐渐由机床向机器人领域倾斜。在控制器领域,国内企业已经看到了国产突破的希望。例如,固高科技在PCbased控制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50%,而埃斯顿也通过收购英国TRIO公司成功转型为高端运动控制方案商。英国TRIO是全球运动控制领域的十大品牌之一,此次收购对于埃斯顿来说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战略布局。
在技术专区,我们还将持续关注和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从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到中游的机器人本体制造,再到下游的应用领域,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技术创新的空间和可能性。让我们共同期待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未来的智能制造和智能化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