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机器人应考最恼火读不懂题 考两次数学最
6月7日,高考的首日,在成都高新区天府新谷的一间封闭空间内,一场特殊的“高考”正在上演。主角并非人类,而是由成都高新区一家企业研发的高考机器人——“AI-MATHS”。
作为编外考官,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目睹了这一挑战。这间断网的空间戒备森严,服务器机箱中的十一台服务器静静地承担着解题的任务。为了保证考试的公正性,现场无人能够操作这些服务器。从傍晚时分开始,“AI-MATHS”陆续完成了北京卷文科数学和全国二卷文科数学的挑战。虽然最终得分与预期目标有所差距,但成都准星云学科技有限公司CEO、清华大学苏州研究院大数据中心主任林辉仍然为“AI-MATHS”骄傲地说:“几个月的努力学习,没有白费。”
这场特殊的考试吸引了全网的关注,高达86万人在线观看了封面新闻的直播。其中,封面新闻客户端有12万人在线观看,华西微博的阅读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8万次。
被称为“AI-MATHS”之父的林辉为我们揭示了这一机器人的弱点——“读题难”。尽管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上表现出色,但在解答题上却频频失分,原因在于机器人对于人类语言的理解仍有局限。“AI-MATHS”擅长解答直接以数学语言表述的问题,但对于包含场景描述的题目却常常无法理解。林辉用一道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题目是简单的数学计算,如“10-1=?”,机器人可以轻松回答。但如果题目描述为“小明有10个苹果,小丽吃了一个,还有多少个苹果?”这样的场景描述,机器人就会感到困惑。
为了克服这一弱点,准星云学科研团队对“AI-MATHS”进行了大量的训练,让它完成了500套试卷、12000道题目的挑战。尽管如此,机器人在自然语言理解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成都七中林荫校区的高级教师祁祖海是此次评阅试卷的老师之一。他分析认为,“AI-MATHS”在自然语言理解上稍有欠缺,但在数学语言上的理解则相对容易。根据教学经验,祁祖海认为一般学生的成绩大约在110分左右,“AI-MATHS”取得的分数处于本班学生的中等水平。同时他也表示,高考机器人的进步空间巨大,尤其在解题思路的创新性上表现出色。
在这场特殊的“高考”中,“AI-MATHS”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其表现已经令人眼前一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期待未来高考机器人能够在自然语言理解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为我们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日本美女机器人
- 高考机器人应考最恼火读不懂题 考两次数学最
- 魅族关闭Flyme云盘云盘功能下线 云相册升级
- 百度云发布智能边缘开源版本OpenEdge
- 思科又双叒收购6.1亿美元拿下云技术公司Viptel
- 收获双冠,逆风增长!阿尔法蛋双11销售同比增长
- 我自主核软件超级蒙卡云智能版发布
- 2025塑造云计算未来的6大趋势
- 你弹的每个音符,Google人工智能都可以回应
- 5G时代下安防机器人将打开新的想象空间
- 深圳机器人产业去年总产值1434亿元
- 索尼开放自主AI技术 第三方可用于自家产品和服
- BOE无创血液监测让验血如此简单
- 埃斯顿(广东)机器人落户佛高区为制造业注入
- FLIR推出TruWITNESS移动传感平台,五大应用令智慧城
- 工信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热点增势较明显
- 灵猴机器人荣获2025年度恰佩克新锐企业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