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卡脖子!中核集团成功自主研制窄间隙
随着国内核电建设的蓬勃发展以及核电技术“走出去”的战略需求,窄间隙氩弧焊接设备成为了主管道焊接的瓶颈问题,依赖国外进口的状况亟待改变。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核集团自主研制的窄间隙氩弧焊接机器人于12月8日交出了令人振奋的答卷。该机器人成功完成了核电站主管道热段的模拟体管道焊缝无损检测,一次合格,达到了核一级的质量要求。
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核电行业在焊接装备自主研制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历经两年多的艰苦研发,中核五公司的技术创新团队攻克了20余项技术难题,才实现了这一历史性的跨越。这台焊接机器人不仅代表着技术的自主创新,更是核电关键核心建造装备自主化的重要里程碑。
核电站的核岛主管道,被誉为核电站的“主动脉”,它连接着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和主冷却剂泵,是压水堆核电站的核安全一级设备。主管道的焊接质量直接关系到核电站的安全运行。随着核电技术的不断进步,从二代到三代的演化过程中,主管道焊接工艺也从手工焊接向自动焊接转变。窄间隙自动焊相对于传统的手工焊接,具有热循环次数少、焊接变形小、定位更精确以及焊接效率高等显著优势。
这台自主研制的焊接机器人在10余年核电工程实践经验和数据的基础上定制开发,融入了远程数据处理、视觉传感、语言识别等智能技术,进一步降低了操作难度。它的成功研制和应用,不仅解决了国内核电建设中的一项关键技术难题,也为核电“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该机器人的成功应用,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核电领域的技术实力,更是对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证明。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推广,这样的焊接机器人将在核电工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的核电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