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创未来京津冀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壮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北京工业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携手发布的《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制造业发展报告(2023):协同发展的挑战与对策》,如同一幅精美的制造业发展全景图,引领我们走进这个区域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旅。
报告指出,构建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信息技术产业、医药健康制造产业、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等五大产业被选为典型案例,分析其协同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突破点,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在2022年达到了惊人的10万亿元,北京与河北的贡献均达到4.2万亿元,天津也有1.6万亿元的佳绩。到了2023年,随着工业生产的稳步恢复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这一区域的生产总值实现了显著增长。更令人欣喜的是,“北京研发、天津制造”的产业协同模式正在加速形成,河北也在积极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三地产业链协同逐步强化。
北京的产业发展势头同样猛烈。传统产业的转型如火如荼,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规划已经清晰。北京市明确提到,到2025年,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将占据地区生产总值的30%以上。而在河北,制造业的综合实力迈上了新台阶,工业企业设备上云率稳居全国第一。河北省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更是提出了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天津的制造业也在稳步增长,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天津市发布了一系列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推进智能制造试点、建设新型智能基础设施等。这些措施为天津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在于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通过调整优化城市布局、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推进产业升级转移等措施,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实现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这一宏伟蓝图正在逐步变为现实,京津冀区域的制造业正在向着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目标迈进。
机器人技术
- 工业机器人与数控机床融合应用简析
- 人工智能起风了 中小企业如何在运营中用好它
- 1500字大学生通用工业机器人职业规划书 有哪些要
- 制造型企业应如何开展生产现场数据分析
- 回顾 复亚智能无人机自动机场高低温测试及结露
- 中国机器人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中联重科 补齐短板与 拉长短腿的创新实践
- 清洁机器人路径规划
- 我国海上第一深井正式投产 钻井深度 9508 米、每
- 将推进机器人产业向高端发展 防止行业无序竞争
- 日本排名前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美女 真的很美
- 最早出现的机器人是什么 历史追溯与分析
- 哪来的机器人啊英文
- 怎么挑选服务机器人英语
- 数控深孔钻JHD1817 JHD2180JHD1660
- 电饭煲跟扫地机器人之后 小米又开始卖冰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