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家机器人上市公司2016年度业绩解析 机器人业务总体引领盈利增长

机器人技术 2025-02-12 13:28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在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企业正面临新一轮的激烈竞争。为了在智能制造市场中立足,企业必须找准自身的定位和优势。我国的智能制造产业虽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全球领先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载体,正迎来自身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随着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机器人行业备受资本关注。截至2016年10月,机器人相关概念股在A股主板上市的企业数量增长明显,反映出资本对机器人行业的热烈追捧。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于十家具有代表性的机器人上市公司,通过其2016年度业绩预报告,探究机器人企业的现状,挖掘机器人产业链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遇。

在机器人领域,一家企业以其卓越的表现引人注目——新松机器人。在2016年度,该公司实现了利润增长,主要原因是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新签订单数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公司成功推出了具有国际一流技术水平的系列产品,以新技术和新产品开拓了新的客户群体,并着力推广数字化工厂项目。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大富科技。2016年,该公司国际化、多元化发展战略逐步落地,通信、智能终端和汽车三大业务均衡增长,带来业务的强劲稳定发展。特别是在智能终端新业务领域,多款产品成功实现量产,并持续向国内外客户批量供货。公司还积极开发各类并行/交互式软件、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软件,展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

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在新一轮的浪潮中一帆风顺。以新时达为例,虽然其营业收入实现了增长,但净利润却有所下滑。这主要是因为电梯控制类产品市场业务下降趋势明显,而机器人产品业务虽然高速增长,但由于募集配套资金的问题,产生了较多的利息支出,对净利润产生了影响。

秦川机床在2016年实现了盈利,这主要得益于重卡及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回暖。全年积极开拓市场,提高产品质量,使得公司全年营业收入实现增长。而汇川技术在2016年也实现了较好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其深入的行业营销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需求增长。

另一方面,瑞凌股份在2016年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影响,其所处的焊割行业下游市场需求未有明显改善,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未有增长。

全球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机器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各企业在这一浪潮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有的企业凭借卓越的技术和战略眼光脱颖而出,有的企业则需要在面对困难时寻求突破。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科大智能的业绩飞跃

科大智能在2016年的业绩展现出了惊人的增长。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跃升到25,971万元至28,705万元的区间,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惊人的90%至110%。这一切的光辉业绩背后,源于公司2015年的重大资产重组策略。通过并购上海冠致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和华晓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科大智能成功地将这两家公司的业绩合并,从而在2016年5月至12月期间实现了业绩利润的显著增长。

五洋科技的爆发式增长

五洋科技在2016年的表现同样亮眼。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范围在7,780万元至8,288万元之间,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58.57%至281.98%。这一切得益于其全资子公司深圳市伟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被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对公司业绩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五洋科技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90%。

楚天科技的稳步上升与转型

楚天科技在2016年也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为15,339万元至16,87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0-10%。这是因为公司设立了子公司楚天智能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并且该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为集团贡献了约35%的净利润。除此之外,楚天科技还拓宽了产品系列,并加大了流体工艺系统、制药用水系统等一系列新产品的销售力度。其产品销售正在向提供医药生产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和制药工业整厂项目工程总承包转变。

中信重工的转型挑战与困境

中信重工预计2016年的经营业绩将出现亏损。受国内外市场形势影响,其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市场需求低迷,竞争激化。虽然中信重工正在从传统重型装备制造业向战略新兴产业布局转型,但新兴产业的研发费用、人工成本等支出增加,导致制造综合成本短期内上升。尽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动力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的订货额达10.51亿元,但仍未能完全弥补传统产业的业绩下滑。仍需积极寻求新的突破和转型策略。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