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逼出来的中国工业机器人 摇篮原来在东北

机器人技术 2025-02-12 12:10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新松公司的洁净机器人王国:从初心到创新的跨越

走进新松公司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洁净、有序的环境,宛如置身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科技绿洲。一排排机器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取货、搬运、装配等工作,仿佛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这里的几个小时里,鲜有技术人员出入,却充满了创新与科技的气息。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松,是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回溯过往,徐方院长带着仅十余人的一队技术团队,依靠几张图纸,从零开始,踏上了创业之路。一见面,他便邀请大家一同参观车间,他早已习惯那里的环境,也深知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梦想与汗水。

在这里,“知耻而后勇”,不仅是座右铭,更是前行的动力。徐方告诉我们:“机器人的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回溯到1986年,当国家鼓励高新产业发展的“863计划”刚刚出台时,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便成为了国家重点研究机构。我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样机诞生于此,之后的十余年里,更是开创了机器人制造领域的多项第一。

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与挑战,徐方意识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紧迫性。新松成立初期,尽管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机器人领域已有初步探索,但仍停留在摸索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进口意味着高昂的成本和技术依赖。那时,一套焊接机器人需要六七十万美金,而外国厂商的态度傲慢,让徐方深感屈辱和愤怒:“知耻而后勇,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面对真空机器人在IC装备产业中的关键地位,新松在90年代几乎完全依赖国外进口。发达国家对关键部件的出口限制让新松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新松并未放弃,从几张图片资料开始,团队不断努力摸索、调试。“我们以笨办法一点一滴地攻克难关。”徐方自豪地说。如今,新松已成为中国唯一一家能够实现洁净真空机器人产业化的公司。

随着时代的变迁,“创新”已成为新松的座右铭。今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新松展出的新型服务型机器人在餐桌前模拟服务的场景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观看。一向以工业机器人立足的新松如今已展现出全新的面貌。“时代在变,不创新怎么能行?”徐方解释道。在双创的春风中,新松不断获得成长的动力与机遇。的大力支持为创业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徐方深知资本与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高新产业产品失去了创新就没有技术含量;如果技术没有资本的支撑就很难推向市场。”因此新松始终坚守初心不断创新努力前行。东北的转型升级呼唤与人才金融战略共舞

谈及区域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东北地区的诸多小企业和顶尖人才纷纷转向南方,流向北上广深等经济繁华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东北人才南流现象。对于此现状,徐方直言不讳,毫不隐瞒。徐方认为这是一个现实的挑战,也是东北地区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新松公司积极应对,于2014年布局金融生态,建立了自己的金融平台。徐方对此解释道:“这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一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机器人及未来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该公司今年成功收购了德国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公益性有限责任公司,为机器人行业储备人才。

新松公司的长远目标是打造一个产业与金融相互促进的机器人生态系统,旨在促进东北地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在徐方的眼里,这不仅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还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回流东北。他认为,尽管近年来东北地区的GDP增速有所放缓,但东北经济正在逐步复苏。就像高新产业一样,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稳步发展,夯实基础。他强调:“我们需要脚踏实地地发展经济,而不是盲目追求短期效益。”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新松公司的转型是一个值得借鉴的范例。徐方鼓励各界人士到东北参观考察,深入了解东北地区正在崛起的众多高新产业。随着采访的结束,徐方忙碌的脚步并未停歇,继续前往下一个地点出席活动。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许多像新松这样的高新产业正在蓬勃兴起。东软、哈工大机器人和金赛药业等企业的崛起为东北地区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了这些企业作为支撑点东北的未来充满希望。东北不仅是一个承载厚重历史的地区还拥有无限的可能和机遇正在崛起的高新产业也向世界展示着其独特魅力和巨大的潜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加入到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中来共同书写东北的新篇章。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