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数字战 机器人流调员来电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新一轮疫情多点暴发,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响应防疫措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科技智能应用逐渐成为中坚力量,承担着信息收集反馈、寻找风险潜在人员等重要任务。
在这场疫情防控的战斗中,智能外呼机器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通过自动拨打疫情防控电话,收集居民的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协助开展大规模流调工作。与传统的人工流调相比,智能外呼机器人的效率更高,可以更快地处理大量数据,为疫情防控争取宝贵的时间。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够自动生成用户画像,提供多种高拟人音色,还支持智能打断以及静音识别等功能,让对话更加自然流畅。经过系统的处理识别,流调信息会被汇集至社区,再由工作人员进行下一步的流调工作。
不仅如此,互联网企业也在积极利用科技力量,推进防疫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例如,“电子围栏”技术的应用,有效防止了骑手误入中高风险地区,保障了用户及骑手的安全。智能取餐柜的应用,提高了服务效率和防疫守护的能力。移动防疫终端的应用,让工作人员可以实时查看各类防疫数据,如辖区来(返)报备人数、隔离人数等,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在疫情防控的队伍中,机器人“流调员”的出现,为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突破。它们不仅筛选出了风险人员,还为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反馈。京东智能客户服务产品部的算法负责人陈蒙表示,在疫情期间,机器人的音色选择也至关重要,需要传达出严肃性和威严性,引起居民对疫情防控的重视。他也坦言,疫情智能外呼还存在一些挑战,如产品上线时间紧、流调电话信息密度大等。但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挑战将被逐渐克服。
除了智能技术的应用,各家公司也在积极保障员工的安全。在北京物流配送部分时效延长的情况下,各公司组织应急小组出台相关规定,保护配送人员的安全健康。通过倡导“无接触配送”等方式,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
在管控区域,“群”送菜的方式也悄然兴起。盒马等企业的配送员们纷纷投入到这场无声的战斗中,他们不畏艰辛,将基础的民生商品送到每一个需要的家庭。绿叶菜、鸡蛋、面包等物资的配送,不仅满足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科技智能应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共同期待,在科技力量的支持下,我们早日战胜疫情,迎来美好的明天。当社区门口相遇,他手握塑料袋,根据订单信息精准打包各类商品,确保低温食品的新鲜与质量。这一幕,正是抗疫前线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互联网公司的数字能力与实体力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数字平台的创新以及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已经推动了智能化、全域化、精细化的抗疫进程。随着多个社区的临时封控启动,居民的线上订单需求量急剧上升,而外卖、电商等互联网行业也展现出了他们的“高招”,有效破解难题,保障生活供应。
以盒马十里河店为例,他们采取了预约集单配送服务,为居民买菜提供了便利。十里河、潘家园等临时管控区域的150多个小区成为首批预约集单服务的小区。仅运行了四天,这种配送服务的效率就已经是过去零散订单的5倍。
这种预约集单配送模式虽然简单,但效率的提升却是惊人的。居民在盒马App下单后,盒马的配送车统一将生活物资运送到小区的指定地点,进行无接触配送。而且,这种模式还优先保障人员密集、需求量大的小区。盒马十里河店的店长表示,临时管控区的线上订单增长明显,顾客单次购买的商品数量也是过去的好几倍,甚至连鲜花、小龙虾等商品的销量也有明显的增长。
盒马的配送员也介绍了集单模式的好处。过去他们一趟只送1至2单,而现在一次最多能送30多个订单,大大提高了运送效率。针对运力问题,盒马也会根据社区状态向临时管控小区倾斜资源,一辆车就能负责一个小区的订单配送。从拣货、分装、消杀到打包等多个环节,都在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
而在外卖行业,智能取餐柜也成为了保障无接触配送的得力助手。除了个别封闭区域外,北京95%以上的智能取餐柜都在正常使用。骑手和消费者也都更倾向于选择这种无接触的方式来存取餐品和外卖。目前,外卖企业在北京加速推广智能取餐柜,已经覆盖各主要城区和核心商圈。据饿了么内部数据显示,北京智能柜的数量已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