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变得聪明又油腻 距离人类智能还有多远

机器人技术 2025-02-11 14:03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蕾去年对人工智能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购入了数本相关书籍。她注意到,书中预言从专用型人工智能到通用型人工智能的发展还需很长时间。事实似乎证明这一预测过于保守。

人工智能技术在短短几年间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从被网友戏称为“人工智障”到ChatGPT的横空出世。仅仅两个月,ChatGPT就吸引了超过1亿活跃用户,展示了人工智能的惊人潜力。就像人们谈论一个真实的伙伴一样,ChatGPT引发了广泛讨论,人们担忧它是否会夺走工作、控制人类。

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南开大学周恩来管理学院、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以及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举办了研讨会。在会上,公共管理专家讨论了ChatGPT对未来教育、就业以及科技等方面的挑战。

刘蕾教授现在对ChatGPT的描述仿佛展现了一个无所不知、永远谦和、富有耐心的存在,但这也引发了她的反思。她担心ChatGPT不仅削弱人们的记忆能力,甚至影响决策能力,称之为“夺取人类前额叶计划”。前额叶涉及行为控制、情绪处理、问题解决以及词汇创造等功能。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颜昌武认为,随着世界的技术化发展,ChatGPT是技术最新进展的代表,同时人类面临技术是否失控的问题。技术开始成为一种自主力量,甚至要摆脱人类控制,这引发了对“机器人控制人类”的担忧。但在普通大众使用AI产品时,他们并没有考虑这么多,他们主要关注性价比和信息安全。

学者们在探讨人类自主性等问题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孟天广通过实证调研发现,大众在使用智能门禁、智能家居等AI应用时,最关注的是性价比和隐私安全问题。而在一些领域,比如应急管理,AI的应用已经超越了人类的处理能力。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容志表示,人工智能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场景广泛,能够提高预测能力、辅助决策等。

机器正在替代人类的肢体工作,未来还可能部分替代大脑。重大技术突破总是伴随着对人类未来的思考:机器会取代人类吗?在一些领域,AI已经表现出比人类更出色的能力。无论如何,人工智能的发展都在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并引发我们更深入的反思与讨论。在《第二次机器革命》的浪潮中,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与科技蓬勃发展的前沿。以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和安德鲁·麦卡菲所述,我们正经历着从替代体力劳动到逐步替代脑力劳动的第二次机器革命。机器不再仅仅是流水线上的助手,而是逐渐深入到人类大脑的领地。

关于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人们热议不断。伏尔泰的观点在此有了新的解读:“评判一个人,要看他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给出问题的能力。”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在给出答案方面表现出色,但在提出问题方面仍有短板。这意味着,至少在短期内,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深度思考仍是无可替代的。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的叶林教授关注到,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部分职业的消失,引发失业问题。但也会出现一批新的职业岗位,例如人工智能训练员等。高校教育需跟上这一变革的步伐,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现代产业技术人才。

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影响已然显现。南开大学的多位教授认为,ChatGPT等技术正在重塑教育方式。从课堂替代、教师替代到考评替代,人工智能正在逐步改变教育的形态。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的深度思考和创新。吴晓林教授提出,未来教育应更加注重互动式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理解性学习,注重情感体验和阅历的积累。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驯化”AI使其成为人类助手的我们也在被技术“驯化”。技术、技术权利与社会权利的关系成为热议的话题。公共管理学界正面临着更新对人工智能及其挑战的理解和思考的需求。ChatGPT等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在这次研讨会上,于文轩教授展示了人工智能的惊人进步。与第四代ChatGPT相比,当前的第三代ChatGPT的算力微不足道。ChatGPT展现了其掌握统计规律、具备推理能力和展现基本人类情感的潜力。人们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技术所影响,甚至被“驯化”。如同于文轩展示的他和女儿的网络美术作品对比,尽管电绘作品受到大众喜爱,但从艺术角度看,传统作品更具人性与艺术性。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但我们仍是这个世界的主导。面对这一变革,我们应积极适应、更新观念、把握机遇。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也要保持人类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