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探索浙江智能制造平台机遇 掘金中国制造2025
在梦想的引领下,远方的风景更加绚烂。浙江的七大产业正大步迈向万亿级规模,这一壮丽征途上,无数的青春面孔绽放出革故鼎新的光彩,他们以激浊扬清的青春力量,担当起舍我其谁的责任。
青春,是生命涌动的源泉,创新则是前行的信仰。在这对双翼的驱动下,产业革新的乐章中响起“四手联弹”的美妙旋律。年轻的梦想家们,在打造浙江的七大万亿级产业过程中,书写着人生的激情与辉煌。他们在改革创新的大潮中,共同探寻着青春与创新的结合点,为浙江的“两美”建设贡献着青春的力量。
由团省委、浙江在线和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共同发起的寻找七大万亿级产业青春创新力量的征途已经开启。这是一次关于梦想与创新的探索,是一次青春力量的集结。
在全球制造业数字化的趋势下,浙江正迎来新的工业革命。保罗·麦基里的预在变为现实,智能软件、新材料、灵敏机器人等一系列创新技术正在改变经济社会进程。在这一变革中,浙江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在崭露头角。
浙江省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副主任刘亭指出,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高端装备制造业将成为浙江制造业的重要支柱。年初,《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4-2020)》的发布,为这一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五年后,浙江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值规模将突破1.1万亿元,成为中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如何延续制造业传奇,挖掘高端装备制造的掘金机遇?刘亭副主任为我们解读了浙江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现在与未来。他认为,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谋划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既要淘汰落后产能,又要培育发展新产业、大产业。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都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浙江实际,刘亭认为浙江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始终在起作用。全球制造业格局的深度调整,为浙江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航空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业等五个细分领域。而浙江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则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装备等十个领域。这体现了浙江特色产业的战略部署,是产业错位发展、发挥优势的成功尝试。
浙江一直是装备制造业大省,去年装备制造业的增长势头强劲,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浙江工业的转型升级,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出路在于走好信息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
浙江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一历史性的转折点上,浙江将依托自身优势和特色,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形成依托高新区与产业基地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错位发展的新格局。瞄准蓝海,挖掘智能制造大平台的潜力
根据《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4-2020)》的定义,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处于产业链高端和关键环节的新兴产业,对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规划中的七项重要举措,包括培育领军企业、推进项目、研发新产品等,旨在推动浙江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将培育出50家百亿级企业,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一批集成制造企业和工业工程公司。还将建设一批具有强大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现代装备产业高新园区。
浙江省的智能制造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浙江已建立了多个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和产品。各类智能成套装备已经成功进入美、日、法、意等发达国家市场,展现了浙江智能制造的实力和潜力。
在规划的十大领域中,“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是一个重要的领域。针对我省“机器换人”的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数控机床、检测设备以及智能成套装备电子等产品。
对此,刘亭认为,智能制造需要一个平台。他进一步指出,像马云在虚拟经济中利用平台思维创造财富一样,实体经济的发展也需要这样的平台。这些平台企业根植于浙江各地的块状特色经济,顺应传统工业制造向现代智能制造转型的趋势,以产城融合、制造与服务结合、产业高端化为导向,为当地特色产业提供全产业链生产务。这样的平台企业在浙江传统产业升级中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挖掘出智能制造的巨大潜力,为创业者带来无限的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