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上升空间巨大 更具人格化品质
随着工业4.0的到来,我们见证了一个全新的智能制造时代的开启。这一时代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工业自动化,它的目标是将工业与生活融为一体,使工业制造更加智能化、扁平化。这一进程源于电子信息化3.0,随着全球日益融入网络化的时代,网络互联正在加速工业制造的革新。在这个变革中,智能制造成为了引领工业自动化技术革新的先锋。
工业4.0是德国在2011年提出的高科技战略工程,旨在提升制造业的计算机化水平。与此美国的制造业复兴计划也在推进这一过程,其核心同样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在这一过程中,网络物理系统(CPS)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工业机器人与物理互联网的数字化生产方式的发展。这种数字化生产方式构建了一个更加智能化、扁平化、信息指令双向流动的制造时代。
在国内,机器化率的提升正处于快车道。据统计,虽然中国万名工人的机器人拥有量在2013年时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不到一半,但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逐渐普及。尤其在替代人工和国产替代进口的大背景下,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正在紧密跟随工业4.0时代的步伐。
当前市场上有许多优质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值得关注。例如,新松机器人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长期专注于运动控制和变频驱动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像汇川技术、英威腾等企业掌握的变频技术和伺服技术,以及大洋电机在电机驱控领域的领先地位,都使得这些企业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2000亿。这一增长的大部分需求将来自于汽车以外的一般制造业。这些制造业的自动化需求正在不断推动机器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国内的一般制造业将逐渐进入自动化改造的第三阶段,广大中小型制造企业也将开始大规模使用机器人。
今年是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元年。在这一时期,关键零部件如谐波减速机已经实现量产,国产机器人本体的销量也有望实现高增长。参考富士康机器人的发展经验,未来几年内可能出现年销量超万台的国产机器人企业。长期来看,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域有望出现百亿级的龙头企业。
服务机器人市场也将提供巨大的估值空间。参照PC和工业计算机的市场容量对比,未来服务机器人有望达到千亿美元级的市场规模。目前服务机器人还处于产业化前期阶段,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医疗护理需求的增长,医疗及护理机器人的产业化正在快速推进。美国已经有手术机器人和外骨骼机器人等领域的上市公司,预计国内未来也将出现成规模的医疗或护理机器人企业。工业4.0时代已经到来,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新时代的到来!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作为服务机器人的终极形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逐步迈向产业化。服务机器人,兼具标准品和消费品的特性,其成长爆发的速度远超过工业机器人。这一点,从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和大疆无人机的迅猛增长中可见一斑。巨大的市场空间使得服务机器人将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无可估量的估值提升。
关于国内机器人行业的投资,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投资主要集中在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形成的机器人概念股票主题。随着行业的发展,第二阶段到来,机器人概念股的业绩开始出现分化,优秀的公司开始崭露头角。到了第三阶段,行业格局趋于稳定,投资将聚焦于行业的龙头股。
当前,我们正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交织的时期。这意味着在追逐机器人概念股的投资者还需积极寻找具有竞争力和业绩的机器人企业。简而言之,机器人板块的投资逻辑正在从主题投资逐渐转向业绩为王。
对于机器人板块的选股方向,投资者应关注以下几个重点: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工业机器人本体的放量、尤其是经济型本体的发展,以及具有技术含量的系统集成商和新兴的服务机器人领域。
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前景尤其令人期待。预计2020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需求将超200亿美元,各国均处于起跑阶段,中国企业在资本驱动和需求拉动下,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显著优势。机器人在未来的角色并非取代人类,而是成为人类的协作伙伴。从单纯的自动化到“协作人”,工业机器人正在发生质变。诸如KUKA和ABB等领军企业都在发展人机协作的工业机器人。未来,服务机器人将趋向平台化、网络化,成为人工智能联系物理世界的重要载体,人类的辅助终端也将从PC、智能手机跃变为“人格化”的智能自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