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台机器换人计划 青年农民工需警惕
深入警示】青年农民工面临产业升级中的潜在风险——来自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的警告
随着各地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机器换人”计划正逐渐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标配。在这一进程中,青年农民工正面临失业风险。像河南小伙刘伟这样的青年农民工,他们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最近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指出,随着产业升级,劳动力市场对于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青年农民工因过早进入劳动力市场而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他们的就业结构特征决定了他们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冲击。相较于同龄的城市青年,他们的适应能力明显更弱,可能面临长期失业的风险。
虽然目前农民工的整体就业形势良好,但这只是表象。实际上,随着调结构、稳增长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地以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专家指出,农民工当下的良好就业形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力短缺。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这种情况可能不会持续。
商业服务和生产运输是农民工主要的职业类型,大多数农民工从事低端或普通的工作。随着产业升级和“机器换人”计划的推进,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会逐渐增加,而对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会逐渐减少。这是产业升级背景下的客观趋势。
青年农民工面临的失业风险不仅来自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还来自于他们自身的技能水平不足。尽管他们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60%,但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9.8年。由于户籍制度改革尚未完成以及未来职业前景的不稳定,他们缺乏接受技能培训的动力。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强,企业也没有动力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
在义乌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智能博览会上,不少企业展示了“机器换人”的成果。江苏一家家纺企业负责人表示,采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既是因为招工难,也是转型升级的需要。随着“机器换人”计划的推进,一部分工人和技术人员可能会失业。
我们必须警惕青年农民工在产业升级中面临的潜在风险。、企业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以应对产业升级带来的挑战。伴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转型为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形态,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调整正在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对此,高文书主任指出,传统的依靠土地、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大规模投资的增长模式正逐渐失去动力,而粗放型产业也将面临淘汰。这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变,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转变,部分不适应新形势的劳动力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失业风险。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则详细描述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对上下游企业以及农民工就业的影响。他提到,不少建筑工人的工作机会减少,工资下降,反映出经济形势的严峻。这也反映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关于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专家们并不认为是由于绝对数量的短缺。陆铭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户籍和社会公共服务问题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所谓的劳动力短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绝对数量短缺。对此,都阳研究员建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参与率,以应对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
在应对失业隐忧的问题上,专家们认为应关注就业政策与经济形势的适应性。张车伟所长提出从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双重角度入手,既要培养技能型劳动者,也要关注就业创造的模式变化。随着服务业中的中小企业成为就业创造的主体,应扶持这些企业的发展,降低他们在各方面的成本,以更好地吸纳劳动力。
宋清辉则强调打通农民工返乡的路,通过创业和“互联网+”等方式为他们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对于农民工面临的失业问题,专家们认为应提早应对,把它当作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帮助农民工实现稳定、持久的就业和增收。农民工自身也应增强危机意识,提高自身技能以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
我们还应看到当前农民工就业难主要集中在建筑、传统制造业、煤矿等行业,这在我国产业化升级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企业应该更加注重职工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提升,以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和企业应共同努力,通过培训和技能升级等途径帮助农民工应对失业隐忧。农民工自身也应积极适应形势变化,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劳动力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