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龙中国总裁 我不认为中国制造在萎缩

机器人技术 2025-01-22 10:46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圆满落幕,作为《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的首届盛会,“智能制造”成为核心议题。随着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蓬勃发展,不少中国企业正积极投身于智能制造的浪潮中。

智能制造并非简单的机器人替代人工过程。面对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高达26%的数据,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单纯的机器人替代人工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特别是对于占据全国企业总数99.7%的中小微企业而言,大部分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实现智能制造,不仅需要应对知识型生产人才培养的挑战,还要面对完全自动化带来的高昂成本问题。

那么,如何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的智能制造之路呢?我们专访了欧姆龙自动化(中国)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大场合志先生。作为全球知名的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商,欧姆龙在智能制造领域拥有独特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为制造业提供自动化、信息化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作为制造业自身,也面临着不断探索智能化生产的需求。

从欧姆龙自身的智能化实践出发,大场合志先生认为,智能化并不完全是实现最高度的信息化或自动化。真正的智能化需要根据不同行业和行业分工的特征,寻找到最适合、最匹配的发展路径。当前,中国工厂的智能化大多还停留在提升生产管理能力、与信息化和大数据相结合、强化生产线可视化等方面,以提升生产品质和效率。

在谈到“中国制造2025”时,大场合志先生表示,这一行动计划的核心目标是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和附加价值。随着人口红利的下降,中国制造业需要转变发展模式,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转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行业。他认为,提高自主化能力、技术创新和探索是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所在。

对于是否需要使用机器替换人工以实现智能制造的问题,大场合志先生指出,“智能化”包含了许多层面的含义。虽然自动化技术的利用对于提升生产效率与品质、减少资源浪费是必要的,但智能化并非意味着全面取代人工。他认为,智能化工厂的类型多样,应根据制造产品的不同特点来选择适合的生产方式。欧姆龙的“新自动化”理念是释放人类去从事更具创造性、能动性、灵活性的工作,而机器则协助完成重复性的简单工序。

对于广东等制造业重镇出现的大型电子企业关停或转移的现象,大场合志先生认为这恰恰符合“中国制造2025”所指明的方向。传统加工型企业的淘汰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而新兴产业的制造企业正在不断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欧姆龙的自动化技术和解决方案能够为制造业提供帮助和支持。他坚信,中国制造业整体构造会不断转变,逐步走向高附加值、高产值、高技术含量的新时代。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欧姆龙自动化在中国的发展战略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面对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们认为有三大核心领域与我们的“i-Automation”理念紧密相连:提升生产管理能力,结合信息化、大数据,强化生产线的可视化;提升生产技术,以更精准、更灵活的生产控制和机器人替代人力,释放工人的创造力;以及根据时代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和生产方式。

目前,大部分企业正处于提升生产线可视化程度的第一阶段,但即将迈入第二、第三阶段的挑战。这正是欧姆龙抓住机遇的时刻。我们计划到2020年,在中国的自动化业务销售额实现翻倍,达到10亿美元。

在智能化进程中,柔性制造和智能需求是制造业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在3C行业。面对客户产品品类多、需根据订单随时调整生产的难题,欧姆龙一直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针对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我们不建议立即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因为这可能会造成过高的成本投入。相反,我们提议通过简易自动化和人工生产的配合模式来应对。比如,在上海的OMS工厂,我们引入了“低成本智能自动化系统LCIA”,在提高效率的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最近,欧姆龙收购了美国的工业机器人企业爱德普和自动化控制企业Delta Tau,进一步迎合中国的制造业转型。我们看的不仅仅是短期的“机器换人”趋势,更是长期的系统解决方案。收购的机器人企业在运动控制的视觉引导技术方面领先,结合欧姆龙在自动化传感与控制领域的专长,我们能够为客户解决复杂的动作控制问题,提高生产率、安全性、灵活性和产品质量。

当我们收购这家机器人公司时,我们卖的不只是机器人,而是系统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制造业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替换某个工位,而是从根本上解决他们面临的长远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中国制造业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