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和军事领域齐发力 无人机的未来空间巨大
根据IDC最新发布的报告,全球机器人和无人机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预计至2020年,机器人系统和无人机的总支出将达到惊人的1287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17.1%。更令人瞩目的是,到2023年,这一领域的支出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飙升至19.8%,预计总支出将达到惊人的2414亿美元。
在硬件占据支出的六成以上的背景下,服务支出可能是增长最为迅猛的部分。虽然硬件仍是核心,但软件和服务的复合年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惊人的21.3%和相应的增长速度远超硬件的稳健表现。这也标志着这一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推进。正如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前主席乔杰玛所言:“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这一市场的增长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前所未有的。
具体到地域分布,中国将在无人机和机器人系统的支出上领跑全球,预估在不久的将来会达到惊人的支出水平。紧随其后的是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和中国)、美国以及西欧等地。而在无人机领域,消费者支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在工业应用中,无人机的使用正在成为常态。军事领域对无人机的需求也在飞速增长,其在军事打击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可能成为未来战争中的关键力量。随着人工智能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的自主反应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们能够根据目标情况自主设定作战方式、选择航线规划、自动目标识别等。集群智能是无人机集群的核心所在,它们通过共享信息协同作战,完成各种复杂任务。例如在一次土耳其对叙利亚的袭击中,无人机蜂群作战展示了其强大的打击能力。随着对隐蔽性的需求增加,无人机的隐身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它们采用各种先进的隐身设计来躲避雷达探测并加强隐蔽性,以应对地面防空火力威胁的挑战。总体而言,全球无人机和机器人市场的潜力巨大且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应用的涌现,它们将在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推动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的无人机发展经历了一段低迷期。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俄罗斯在无人机领域一度停滞不前。甚至在之后的几场局部战争中,俄方尚未充分发掘无人机的作战潜能,逐渐对其失去了兴趣。在最近的胜利日红场阅兵式中,俄军方展示了一系列尖端武器,其中引人注目的便是“海盗”察打一体无人机和“角鲨”无人直升机。这两款新型无人机虽然尚未正式列装部队,但外界对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特别是在叙利亚内战中,俄方无人机的出色表现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其在军事领域的重要性。它们完成了营救人员、空中监视侦查、电子压制等重要任务,使得俄罗斯重新燃起对无人机发展的热情,并投入大量资金以迎头赶上。
备受瞩目的“猎人”无人机最近频繁亮相,并在与苏-57战机的“互动”中展示了其多样化的功能和卓越的性能。不同于“全球鹰”这种单一功能的无人机,“猎人”无人机采用多机协同配合,成为战斗机的强大“眼睛”和“耳朵”。其先进的AI技术能够迅速判断形势,作为“空中利剑”,“猎人”-B甚至能够深入防区打击目标。俄罗斯的无人机技术可谓厚积薄发,在激烈的军事竞争中崭露头角,令人耳目一新。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态势,超级大国自然不甘落后。早在二十一世纪伊始,美国便敏锐地预见到未来空战将以无人机为主导。从“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到“捕食者”无人机,这些神器在各种局部战争中表现出优异的作战能力。最近,俄媒传出美军“全球鹰”无人机“窥探”俄边境的消息,凸显了其在全球侦查领域的优势。相较于俄罗斯侧重于无人机的多功能化,美国更注重发展无人机的针对性和多种无人机联合作战的能力。为此,美军计划建设新型无人机作战机群,以在无人机领域保持先发优势。
追求极致的美国还积极研发新型廉价无人机,以应对高昂的造价成本问题。“女武神”等“廉价版”无人战机将成为美军“忠诚僚机”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倍提升现役有人战机的战斗力。这些无人战机将伴随有人战机作战,承担空战或对地打击的任务,甚至为有人战机充当“诱饵”。美军在无人机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创新使其在这一领域依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应用正在悄然改变战争规则。作为集群技术与无人技术的结合体,无人机群旨在利用集群效应进行侦查、电子战甚至是混合战争。未来的无人作战集群将能够完成从排雷排爆到物资运输、协同攻防等多个任务,发挥出巨大的作战能力。在全球竞争激烈的无人机市场中,无论是消费领域还是军事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加强无人机相关研究对于我国在未来空中话语权中占据重要地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