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具身通用人工智能 人形机器人成未来产业蓄水池
近日,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人形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在京盛大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女士表示,以人形机器人和通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正在迅猛崛起,它们不仅是全球科技创新的焦点,也是未来产业竞赛的新赛道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人形机器人领域已经迈入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专家们指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是一项涵盖软硬件的综合性工程,涉及通用人工智能、感知与控制、仿真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为了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成熟落地,我们需要突破技术瓶颈,促进新兴技术的融合应用,并着重提升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智能和认知智能。
徐晓兰强调,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人形机器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产业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挖掘。
姚期智院士,这位2000年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关联。他认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语言处理能力可视为“大脑”,而要让技术发挥更大价值,未来的AGI需要有具身实体,能够和真实物理世界交互,完成各种任务。在人形机器人的构建中,需要关注身体、小脑和大脑三个主要成分,并使其适应人类社会环境。
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arc Raibert也分享了关于人形机器人发展的观点。他强调,人工智能在提升机器人的运动智能和认知智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该公司已启动人工智能研究项目,并致力于提高人形机器人在理解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硬件工程同样重要。控制人形机器人存在许多其他机器人不具备的复杂性,软件与硬件的结合是实现技术突破的关键。
除了软件技术,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还需要融合多种交叉学科和前沿技术。陈建宇教授指出,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能力的“集大成者”,各种技术都可以在人形机器人身上得到应用。
当前,众多企业正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一些企业在大会上展示了其最新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并分享了其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计划。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是人形机器人最具潜力的应用领域。例如,在家庭陪伴方面,人形机器人能够理解人们的生活场景,从事看护、做饭、陪伴交流等活动。智能机器人还可以被打造成云网融合的计算体系和通讯系统。随着特斯拉等人形机器人产品的发布,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速度正在加快。
人形机器人领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产业的重要力量,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标杆领航,全球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趋势蓄势待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人形机器人将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在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标杆引领下,全球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步伐明显加快。预计到了2025年,人形机器人的销量将达到惊人的2万至3万台。到2030年和2035年,销量更是有望突破百万大关。
尽管前景充满希望,人形机器人产业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各家企业根据自身技术优势和未来应用场景定位,选择不同技术路线。例如,人形机器人的脚是双足还是双轮形态,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人形机器人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商业生态。
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们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人形机器人应用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姚期智表示,缺少统一的专用底层大模型、计算能力不足以及多模式感官融合程度不够是目前的主要难题。针对这些问题,科研人员仍在努力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表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水平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特别是在感知能力方面,需要更可靠的传感设备和更先进的算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计十年内会有显著进步。硬件和软件的进一步研发也面临一些技术瓶颈。
浙商证券表示,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先厂商在自由度和重量方面已接近特斯拉的水平。但在电池续航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尽管如此,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规模已居全球首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领先地位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实现高水平发展。
全球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趋势已经蓄势待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形机器人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