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九部门发文推进 谁来领跑智慧社区赛道
智慧社区:构建未来城市生活的数字蓝图
智慧社区,这一创新模式,源自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国家,它巧妙地将现代技术与居民生活融为一体。借助5G、物联网及大数据等尖端科技,智慧社区不仅提升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度,更实现了居民生活品质的飞跃。随着全球工业现代化的步伐加速,我国房地产行业逐渐从黄金时代的爆发增长转向细水长流的稳定阶段,智慧社区建设已成为街道办及地产物业公司的核心议题。
近日,由民政部、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未来发展的蓝图。该《意见》不仅展望了到2025年构建一个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社区服务平台,更描绘了一个智慧共享的新型数字化社区的未来景象。在政策的推动下,智慧社区产业已崭露头角,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个庞大的市场并非无的放矢。《AIoT驱动科技地产行业报告》显示,我国智慧社区市场规模已达数千亿元,尽管普及率尚不足40%,但未来潜力巨大。如何精准调配资源以确保高质量部署成为关键。为此,《意见》为我们指明了六大任务方向。
集约建设智慧社区平台是重中之重。这一平台将整合政务、警格、网格、城管及物业等多方资源,打破数据孤岛现象。可以预见的是,该平台将为智慧城市领域的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拓展智慧社区治理场景是核心环节。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民情反馈和风险应对机制,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是当务之急。智能门禁、智能水电表等智能设备已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特别是在广大中西部及三线以下城市的需求巨大。构筑社区数字生活新图景也是关键一环。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政务和公共服务的便捷性,打造智慧共享的社区生活。推进大数据在社区的应用以及精简归并社区数据录入同样不可或缺。借助先进科技手段提升动态监测预警水平,优化数据录入流程。
我国拥有超过18万个社区和庞大的家庭基础,智慧社区的部署涉及到众多领域和系统的综合运作。这些任务和方向的明确无疑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和拓展的空间。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智慧社区不仅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迈向未来城市生活的数字蓝图的必经之路。针对基层社区数据采集的混乱、重复报送和数据统计的繁琐等问题,我们正在构建一个互联互通的社区数据网络。这一网络将在街道管理、社区治理和居民服务之间实现数据的共享。随着大数据、云平台和数据安全等产业集群的发展,这场数据共享的新浪潮将引发市场应用规模的新高峰。那么,谁是智慧社区行业的领跑者呢?在Internet Deep公布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供应商TOP50榜单中,我们看到了海纳云物联、海康威视、京东数科等企业的身影。金山、华为、腾讯、阿里等云服务商以及碧桂园、远洋亿家等地产和物业企业也位列其中。这些上榜企业大多在智慧社区领域拥有强势的业务板块,并承担部分集成输出方案的任务。全面投入智慧社区的企业相对较少。对于物业地产公司来说,智慧社区是生态业务的自我升级;对科技企业而言,智慧社区是新产业新流量的突破口;而对于物联网硬件厂商来说,智慧社区则是产品下游输出争夺的重要战场。实现社区的智慧化全连接需要设备层、传输层、应用层、平台层和服务层的无缝衔接。这涉及到通信、安防、节能、交通、消防等多个领域的软硬件基础搭建。目前,该行业仍处于早期割据式发展、零星竞争的蓝海阶段。大多数集成商仅在几个领域能做到领先地位,而跨领域集大成者仍属空白。受服务领域多样性的限制以及行业早期毛利率的影响,智慧社区的建设面临一些挑战。以几家智慧城市上市集成商为例,海康威视提供的安防监控服务毛利较高,东软集团则以提供市政和云服务为主,上海延华智能的主业是绿色智慧城市服务。在综合智慧城市服务领域,毛利率存在阶梯式差异。建设智慧社区不仅有助于提高C端市场对数字生活和物联网技术的认知,扩大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物联网产品的受众范围,还释放出智慧城市建设从单纯软件建设向软硬并重的转变信号。随着端项目注重网络数据和云服务领域,智慧社区建设将迎来物联网硬件终端的大范围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阶段。本次九个部门联合发布《智慧社区建设意见》,旨在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智能就在身边。这预示着物联网硬件终端的大规模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到来,将进一步提高物联网设备的出货量,并带动上游通信感知设备和下游应用方案的多元化供应。当前,智慧社区仍是智慧城市蓝海中的一片水湾,期待有更多领头羊的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