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面临三重风险 曲道奎 需置身于市场之中
作为制造业上的璀璨明珠,机器人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不久前开幕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松机器人”)再次展现了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实力。继“松果”系列服务机器人之后,新松机器人与英特尔公司联手推出了“松康”床椅一体化机器人,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融合从工业领域延伸到了生活场景之中。
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借助机器人的各项技术,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全新的生活过程系统解决方案。中国机器人产业在蓬勃发展之际,也面临着三大潜在风险:技术空心化、应用低端化和市场边缘化。
尽管中国机器人市场销量持续增长,但核心技术方面的欠缺仍然是一大难题。数据显示,在机器人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较高的领域,国外企业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曲道奎指出,很多主流市场中国企业难以进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核心技术、核心部件以及感知系统等方面存在短板。
曲道奎认为,传统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已经被国外企业所占据,而第四次工业革命需要新一代机器人的支撑。中国机器人想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必须跳出传统范畴,直接在新机器人领域发力。新机器人需要在技术驱动、市场导引和制造模式革新三方面得到支撑。
与此新松机器人也面临着技术转化风险。曲道奎强调,公司必须不断提高对市场判断和应变能力,全面置身于市场之中,与创新过程紧密结合,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体系。为此,新松采取“内生+外延”的策略,利用资本力量整合各方面的技术力量和需求应用对象。
全国范围内,已建或拟建的机器人相关产业园已超过30个,投资额度巨大。新松机器人也在积极参建这样的园区,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不少于10个产业园。新松机器人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布局,与多个地区签约,推进其在工业领域的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布局。
曲道奎还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观点:机器人技术也有“保质期”。他强调,研究成果如果不能及时转化为产品或者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新松机器人在研发新技术和产品时,始终注重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以确保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市场的领先地位。机器人产业园与智能产业创新平台的蓬勃发展——新松的市场前沿布局
曲道奎博士深刻指出,机器人产业园和智能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已然成为新松公司直接面向市场的核心平台。这些平台不仅快速检验技术与产品,更是捕捉市场需求的重要渠道。它们代表着新松公司在智能科技领域深耕细作的重要成果。曲博士还强调,机器人产业不能再依赖财政补贴等传统手段来维持发展,摒弃短板思维的时代已经到来。新松公司正在积极构建技术、人才和资本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这一全新的策略显示出新松以创新力量来驱动机器人产业持续发展的决心。
今年五月,新松公司经过对“长株潭”工业体系的深入调研后,在湘潭投资建设机器人产业园。随后,公司在阜阳、洛阳、石家庄等地也相继签约布局。仅两周前,新松在苏州的签约仪式宣布了未来科技城项目的启动。而据新松透露,世界机器人大会后还将在广州继续打造新的机器人平台。业界对新松频频的动作感到惊艳。
早在一年前,曲道奎博士就公开表示将运用资本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多个机器人产业项目,以工业思维推动机器人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这一设想在新松的实际行动中得到了印证。自2014年起,新松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布局,通过旗下的北京汇泽博远机器人投资有限公司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和投资并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成功收购德国有着百年历史的陶特洛夫教育机构,这一并购成为中德合作项目中的一大亮点。今年四月,该公司正式更名为新松机器人投资有限公司,显示出新松整合行业资源、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决心。
曲道奎认为,除了机器人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还需要国家主导研发外,在应用层面完全可以推动市场化。企业应基于市场需求进行自我调整,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据市场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预测,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增长,到2022年有望达到239亿美元。目前全球的机器人拥有量还远远未达到饱和状态,尤其是在中国,机器人的应用空间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曲道奎博士表示:“机器人的市场尚未完全打开,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随着新松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布局和优化其机器人生态系统,该公司正积极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以期在未来的机器人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新松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正在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努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