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服务机器人已成趋势 行业迎来发展潮流
日前,阿里巴巴集团携手富士康与日本软银旗下的机器人子公司缔结战略合作,共同向这家机器人公司注资145亿日元,各持股20%。其中,该公司生产的情感机器人Pepper即将启动量产。这一举动无疑是互联网巨头布局机器人领域的重大战略,立即引起了市场对于服务机器人的广泛关注。尽管当前服务机器人的实际发展尚停留在概念阶段,距离真实的市场需求仍有一段距离。但在行业内专家看来,这一风口已然来临。马云对于机器人产业的布局显示出服务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期。这一行业即将迎来元年已至的拐点。行业内的专家普遍认为,机器人产业有望在医疗、公共服务、研究和智能家居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段星光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服务机器人还处于研发阶段和样机展示阶段,技术的实现与服务的提供仍然落后于消费者的期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顿向明则指出马云、富士康和日本软银的合作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各方优势资源的结合将推动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有业内人士对服务机器人的发展提出了质疑,认为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涉及国家战略安全问题,国家可能会限制国外机器人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尽管如此,服务机器人行业依然受到广泛关注。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和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逐渐成熟,今年有望成为民用及商用服务机器人真正走向市场的元年。目前,服务机器人行业已经开始吸引大量的投资。虽然仍存在许多挑战,如技术成熟度、市场需求不明确等,但行业内的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康力优蓝等公司已经开始专注于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推出了针对儿童教育细分的产品“小优”机器人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对于服务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方向,动作型和动脑型机器人两种类型将并行发展。而相对于动作型机器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成本问题,动脑型机器人如小优等将成为主流。服务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集成和整合能力。随着软件、网络环境、大数据等配套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融合,集成变得相对容易,这也大大降低了服务机器人的市场化成本。虽然行业内仍有一些质疑和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服务机器人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业内普遍相信这一风口已经来临并持续下去,“服务机器人元年”已经到来。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和前行以便在即将到来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行业观察:服务机器人市场的蓄势待发与巨头的新机遇
随着行业趋势的推进,服务机器人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业内专家预测,尽管短期内服务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尚待进一步明朗,但无疑,服务机器人是未来的市场趋势所在。对此,阿里等大团队的加入,无疑加剧了行业内企业的竞争与洗牌,那些缺乏核心技术与成本控制力的企业,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面临挑战。
对于服务机器人,尽管现阶段的技术进展使得一些企业能够推出产品,但很多核心技术仍待突破。陈小森指出,环境甄别与导航、与人类交互技术、以及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中实现自主过渡的技术,仍是服务机器人智能化的三大难关。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多局限于小范围环境内,独立运行,缺乏真正的智能化交互与协作。
清洁类机器人,如扫地机器人,是当下市场推广最为成熟的产品之一。也有声音认为,这类产品更多是概念性产品,实际应用中提供的帮助有限。应用场景的缺乏与不成熟,成为了服务机器人市场发展的一个瓶颈。而这需要依靠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能力和大数据的支撑来构建和完善。充足的资金与周期保障是机器人研发的重要保障。这也预示着,日后机器人设计与制造企业及平台,将更多地与互联网企业展开合作。
与此机器人企业正进军家庭物联网领域,企图取代“正当红”的智能手机。他们看到了智能手机市场接近饱和的状态,以及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智能家居生态圈存在的问题。机器人的人性化交互、移动式控制以及组件化成长的特点,使其成为家庭物联网的核心控制中枢的热门候选。刘雪楠预测,未来十年内,服务机器人的使用量将达到如今iPhone的规模,成为新的智能家居核心端口。
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BAT等互联网巨头也在积极布局机器人领域。他们拥有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可以为机器人企业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资金支持。互联网巨头与机器人企业的合作,将有望推动机器人技术的突破和市场应用的拓展。
服务机器人市场正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巨头的加入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机器人企业将需要更多地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满足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