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无序扩张 稀土政策十三五转向
在稀土市场的风云变幻中,一种稀土产品曾经历了一场从每吨200万元到3500万元的价格飙升,又迅速跌至50万元的惊心动魄的过山车式波动。如今,随着“十二五”规划落幕,稀土行业正步入全新的“十三五”时代。
12月17日,据经济观察报报道,工信部正在主导制定稀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该规划由中国稀土学会、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和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共同编制,目前正处于紧张而有序的筹备阶段。一位参与规划制定的人士透露,该规划已经过多轮修订,日渐成熟,接下来可能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据了解,在多次向国家稀土办汇报后,稀土行业“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目标是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从前端进行资源保护,实现稀土的合理利用;二是在下游扩大应用范围。规划制定者期望,到“十三五”末,稀土行业能全面进入高端应用和高附加值为主的发展阶段。
在前端资源保护方面,中国虽然拥有23%的稀土储量,但长期以来却提供了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给。多年的无序开采导致资源储量和工业产量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针对私挖乱采、等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指出,必须改变“十二五”期间的治理方式。他强调,稀土价格的剧烈波动对下游企业造成了严重冲击,迫使它们寻求替代产品甚至停产。
国土部最近发布了《关于规范稀土矿钨矿探矿权采矿权审批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稀土保护的重要性。主管部门意识到,有序开发稀土资源、保障稀有稀散金属资源供应是当务之急。与此工信部也在积极打击稀土非法开采,今年11月展开了一次针对稀土废料加工回收的中间环节的联合行动。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稀土上游开采正在逐渐告别无序扩张的模式。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全国稀土金属矿采选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下降,这显示出行业的转型趋势。
而在下游应用方面,拓展应用空间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方向。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林东鲁强调,“十三五”期间应重点发展高端应用。参与制定规划的人士表示,在创新方面,下游应用要放开,稀土是智能制造的关键原材料,其应用领域可以拓展到环保、工业脱销、尾气净化、家电、空调、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江粉磁材的一位高层表示,稀土永磁在下游应用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钕铁硼作为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是当前工业化生产中性能最优的磁性材料。从应用分布来看,新材料应用比例已经显著上升。
金力永磁董事长兼总经理蔡报贵认为,稀土永磁行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新材料行业。该公司将加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力度,响应国家号召完成产业转型。作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应用领域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供应商,金力永磁主要专注于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计划加大产品的出口力度。
“十三五”时期的稀土行业将在保护资源、扩大应用、促进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金力永磁自创立之初,便积极寻求下游市场的拓展,并成功引入了全球排名第四的风电巨头——金风科技作为其股东。这一举措使金力永磁提供的钕铁硼永磁材料在风电领域占据国内领先地位。蔡报贵表示,金风科技和赣州稀土的入股,满足了稀土产业链上下游领导者各自的需求,通过整合产业链的最优质资源,公司得以在发展过程中享受上下游产业整合的协同效应。
实际上,将稀土资源引向高附加值产品领域,不仅符合稀土行业十三五规划的政策导向,更代表着巨大的市场机遇。以风力发电为例,据中国稀土协会的研究数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惊人的9.5亿千瓦。若稀土永磁直驱型风力发电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 0%,则全球对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将达到约1万7千吨,这一数字相当于去年中国钕铁硼产量的十分之一。然而这仅仅是稀土永磁材料在风电领域的应用前景,其在新能源汽车、变频家电、节能电梯、工业节能电机等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市场潜力。
中国稀土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工业和信息化部稀土办主任贾银松曾公开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稀土中高端应用虽取得突破,但高端应用发展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重要元器件、零部件方面依赖进口,稀土材料及器件的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成材率等方面也存在短板。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的不健全也是制约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整个行业在十三五期间的转型升级之路,也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解决和提升。尽管如此,中国稀土产业仍将继续努力推动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挖掘市场潜力,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