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带来永川发展红利
近年来,永川区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了重庆市乃至全国的产业焦点。从年初至今,永川区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工业强区、产业兴城”的战略目标,积极推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并成功培育出六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这些成就不仅体现在数字的增长,更体现在产业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上。
永川区被授予“中国科协创新驱动示范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称号,进一步证明了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卓越成就。广数机器人公司的生产车间已成为永川的一张名片,展示着永川机器人产业的蓬勃生机。公司的主打产品——“六自由度机器人”正在引领着一场制造业的革命。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款机器人以其灵活自如的操作和高效的生产能力,赢得了市场的青睐。目前,该公司已经开始批量生产,订单数量稳步上升。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其市场潜力将逐渐释放,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百亿级产业集群。
机器人产业的核心技术也在永川得到了突破。重庆固高公司致力于研发机器人的“大脑”,现已在我区挂牌成立固高特色技术学院,专注于培养机器人应用工程师等核心人才。这不仅为我区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同时也为我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支持初创期的智能装备企业,永川区还设立了机器人产业众创空间,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这使得永川的机器人产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随着汽车行业和电子电气行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作为重庆市的机器人产业基地之一,永川区已经吸引了大量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入驻。这些企业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为我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目前,永川凤凰湖工业园区已经成为重庆市乃至全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之一。未来随着更多企业的入驻和市场的不断拓展,永川的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永川区还与高校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不仅满足了企业的需求,也为永川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永川区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师学院引领下的职教之光——永川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故事
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师学院副院长杜江向我们透露了一个喜人的消息:永川区,作为国家职业教育基地,正以其强大的职业教育力量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输送着源源不断的人才。目前,区域内共有职业院校22所,在校学生高达13万人。每年,这些院校为产业培育出超过三万名的技术工人,为企业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也催生了固高协同创新研究院、威诺克数控机床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合作实体的诞生。
重庆市经信委与区共同创新政策扶持模式,鼓励校企联手开设专业技能班级,实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确保为各大企业提供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永川区在全市区县工业园区中率先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得到了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涂铭旌、徐滨士等专家的鼎力支持。
那么,这个“无中生有”的产业如何在短短两年内领跑全市呢?答案就在于园区构建的“3+3+6+7”发展格局。
第一个“3”指的是三大平台:协同创新及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创业孵化及推广应用服务平台以及金融及资本服务平台。其中,重庆固高已经投资数千万元建立了机器人工程中心,并配备先进仪器,为园区机器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一座机器人孵化大楼的崛起,更是为创业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孵化环境。
接下来的“3”指的是三大板块:整机整线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以及系统集成企业。在这个格局下,广数等整机整线企业已经实现工业机器人量产;恒拓高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也在机器人产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得瑞特公司等系统集成企业则针对重庆汽车和笔电产业完成了多个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
而“6”则代表“政产学研资用”发展机制,这一机制确保了、产业、学术、研发、资本和应用的紧密结合,共同推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蓬勃发展。至于“7”,则是指在这一发展格局下,永川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在各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龙头引领、集群发展、链条延伸、应用助推、融资创新、产业联动和人才培养。
在这样的全方位推动下,永川区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预计将在2020年达到200亿元的产值。如今,这个正在蓬勃发展的产业,正朝着集研发、制造、配套服务三位一体的百亿级产业集群迈进。永川,这个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为核心的产业新军,正扬帆远航,向着更加广阔的未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