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AI角力场 谁将领跑人工智能的未来
新智元导读】当我们谈论未来的世界,AI无疑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关键词。那么,AI的未来在中国吗?
中国,作为一个始终致力于成为科技创新全球领导者的国家,正站在二十一世纪的风口浪尖。尽管过去常被看作是世界的模仿者,但如今,潮流正在改变。中国在一些新兴技术上已经崭露头角,尤其是人工智能——可能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技术革新。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7亿人摆脱了绝对贫困,农村地区的脱贫成果显著。一个在那个时代出生的孩子,见证了人均GDP增长30倍的奇迹。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面普及,这一变革的速度无与伦比。
回顾过去,2005年,中国只有10%的家庭可以访问互联网,而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深入数字化的社会之一。街角的小贩都喜爱通过手机和二维码收款,现金的使用越来越稀少。中国的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光纤网络,5G终端连接数超越全球任何其他地区。
在创新企业方面,中国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在最快实现“独角兽”地位的10家公司中,中国有8家。尽管中国的科技和市场如日中天,但仍然存在一个关键的疑问:中国能否培养出真正的革命性产品?
尽管中国企业在利用现有技术创造巨大成功方面表现出色,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其创新力量。中国企业需要真正的创造力和探索未知的动力。目前,虽然中国在某些AI领域已经迎头赶上,但在概念创新技术方面尚未能与美国匹敌。一些事情正在悄然改变。
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中国公司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外。字节跳动推出的TikTok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其强大的AI推荐引擎为用户提供了精准的内容推荐,改变了Z世代的媒体消费习惯。这表明中国公司正在以新的方式与美国同行竞争。
尽管美国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已经几十年,但中国正逐步赶上。AI的新进展不需要真的通过“制造”来实现,最新成果往往是公开发表的。一个小型的机器学习工程师团队就能复制竞争对手的尖端技术。对于中国来说,其AI武器库中最锋利的工具是数据。
数据是AI研究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大多数尖端模型需要大量的高质量数据来训练。中国在数据获取方面拥有优势,无论是还是企业,都致力于通过大量可快速获取的数据推动经济发展。中国在数据隐私保护方面还有待完善。
至于未来中国能否主宰AI,尽管拥有数据优势和庞大的工程人员队伍,但成为主导力量还需要创造力。中国在AI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仍然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发明。如果中国能够找到这一点,它将成为未来几十年的人工智能主宰力量。
中国的AI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拥有巨大的潜力和机会。但要在AI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就,还需要在创造力、发明和隐私保护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期待未来中国在AI领域的更多创新和突破。中美AI竞赛:未来战场即将揭晓?
关于中美AI的竞争,Reddit上的网友热议纷纷。
一部分人认为,美国在AI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随着拜登对华芯片限制的不断加强,中国的人工智能乃至整个高新技术产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他们担忧,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可能会逐渐陷入停滞,被欧美等国家逐渐拉开距离。也有声音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原创性研究相对较少。
也有一位自称在AI行业工作的研究人员提出不同看法。尽管中国发表了大量的人工智能论文,但这些论文大多被认为是无意义的重复。他同时指出,中国的研究人员在某些模型框架上已成为了其他国家研究者的榜样。
在机器学习研究领域的热门在线资源平台Paperwithcode中,全球最热门的十篇AI论文中只有一篇来自中国学者,这似乎进一步印证了上述观点。但另一方面,中国在海外的研究人员数量庞大,美国高校中就有大量来自中国的STEM专业学生。随着美国对华政策的恶化,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选择回国发展,这无疑为中国AI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也有观点认为,欧美国家的封锁将激发中国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和步伐。他们回顾了中国过去在航天科技和战斗机领域的发展,指出正是因为西方国家的封锁,中国的科研才有了更为强劲的发展动力。中国的科技公司可能会因为追求短期利润而依赖高端设备的进口,但在当前的芯片封锁压力下,这些企业为了生存将在科研领域更有干劲。
关于AI的未来在哪里,似乎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身处地缘政治旋涡下的人们都深有感触:封锁和贸易战没有赢家。美国的芯片制裁最终可能会伤及自身,因为中国是美国重要的半导体出口市场。有人认为逆全球化的行为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场全球AI竞赛的未来走向仍然充满变数,值得我们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