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医疗设备技术创新 手术机器人时代还有多远

机器人技术 2025-01-17 13:53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医学技术创新的浪潮正在席卷而来,其中,手术机器人、3D打印技术、ICU急救设备以及眼科诊疗设备等尖端科技正在引领医学发展的新时代。与此国产高端医疗设备也正在加速国产化进程。

在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应用的会议上,国家卫生计生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提出,将大力促进产学研医紧密结合,推动医疗设备产业从仿制研发向自主创新转型,助力我国从医疗设备使用大国向研发制造强国转变。今天,我们将聚焦于医疗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为您呈现深度的解读和观察。

让我们回顾一个真实的案例:王先生因高空跌落导致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无法站立。但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院长及其团队利用骨科手术机器人成功实施了手术。机器人在皮肤上探明“病灶”后,借助三维影像技术,精准地完成了手术过程。

当前,国产手术机器人辅助系统如骨科手术机器人、颅颌面外科精确治疗机器人系统以及“妙手S”手术机器人等正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这些手术机器人的时代已经到来。

在研发之路上,产学研医的紧密结合是不可或缺的。田伟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开展的研究项目,日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们共同研发的骨科机器人由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3D成像系统三部分组成,能够微创实施复杂外科手术。自2002年起,田伟率领团队与多家单位联合攻关,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脊柱外科微创手术的理念。

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工程师和医生之间的紧密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在机器人设计之初,就需要与工程师和厂家进行深入交流。医生认为将三维导航技术与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结合起来就足够,但在工程师眼中,软件的修改、精准配比和校对都是难题。

除了骨科手术机器人,颅颌面外科精确治疗机器人系统也是一大亮点。这套系统由北大口腔医院牵头研发,集合了多家高校和医院的智慧。郭传瑸院长表示:“整个课题的研发过程就是不断打破行业界限的过程。”

手术机器人的优势在于精准定位和操作。传统的大切口脊柱外科手术需要掀开整个椎板,而机器人手术可以在极狭小的空间内进行,突破医生眼睛和手的局限。机器人的导航系统可以让医生在三维影像下设计手术,实现复杂手术的微创化,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

田伟表示,未来的机器人手术将是医生设计手术,机器人完成手术动作的模式。机器人的精确度超越了人的能力,而且可以反复并且精确地完成任务。他们设计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精度已达0.8毫米,满足颈胸椎等部位的高精度手术需求。

医学技术的创新正在改变我们的医疗方式,手术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为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推广,相信未来的医疗领域会更加先进、更加人性化。走进“医生-机器人-患者”共融时代:手术机器人的挑战与前景

如今,手术机器人已经在部分大型医院得到广泛应用,其中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更是成为业内的佼佼者。在北大肿瘤医院成功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胃部巨大恶性间质瘤切除手术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技术与医疗结合的无限可能。随着“机器人+”技术在各学科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医疗福利。

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将手术机器人纳入大型医用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这反映了国家对于手术机器人技术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获得配置手术机器人的批准,似乎预示着手术机器人的配置和使用限制正在逐渐放宽。

尽管手术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其中,如何克服患者在手术中的呼吸节律是手术机器人操作的一大难点。尽管机器人主动操作的技术储备已经具备,但如何确保机器人在手术时进行主动操作绝对遵循国家标准,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湘雅三院副院长朱晒红指出,国产手术机器人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在泌尿外科、胃肠外科、妇科和胸外科等领域的应用,将打破国外手术机器人的技术垄断,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也在医用机器人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为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支持。

我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要想真正实现突破,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需要建立手术机器人的国家标准,以推动产、学、研、医的政策衔接。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还面临政策障碍,如手术机器人的收费标准和报销问题等。尽管一些医院在手术机器人技术方面取得领先地位,但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落地难的考验。

手术机器人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逐步放宽,我们有理由相信,真正的机器人手术时代将在不久的将来到来。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