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 为特种机器人装上智能大脑

机器人技术 2025-01-16 17:28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为特种机器人注入智慧之魂——记全国劳动模范孙宁的机器人研发之路

孙宁,这位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工程师,正为特种机器人安装智能“大脑”。近日,公司车间的全新亮相——通体雪白、口吐“仙气”的室内防疫消毒机器人,正是他手中的杰作。这位研发工程师对机器人的热爱,仿佛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倾注了无数心血和情感。

他的机器人研发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与创新的旅程。过去五年,孙宁团队在智能制造的征途上不断加速前进,将特种机器人技术逐步拓展至应急救援、矿山和石油石化等多个领域。他们研发的53种特种机器人,已经成为国内外多个领域抢险救援的“先锋战士”。如今,孙宁被光荣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谈及研发特种机器人的初衷,孙宁回忆道:“一次生产事故让我下定决心,要发明一种机器人,将人类从危险的环境中解放出来。”自2015年加入公司以来,他一直致力于特种机器人的研发。当时,开诚已经在特种机器人领域深耕十年,构建了以矿用灾区侦测机器人、钻孔探测机器人和水下探测机器人为代表的“机器人家族”。

天津滨海新区物流仓库爆炸事故后,孙宁团队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研发防爆消防机器人。面对全新的挑战,他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几乎吃住都在工厂,查阅了大量相关论文和专着。最终成功研制出首款防爆消防机器人,其性能被中国科学院认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后,消防机器人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并出口到多个国家。

智能时代要求科研工作者唯“快”不破。孙宁善于从既有研发成果中寻找关键技术,激发团队自主创新的活力。他坚信:“每个机器人都像我们的孩子一样,我们要倾尽全力为‘他们’增长本领。”为了提升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他带领团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通过优化插齿型履带的设计,使机器人能在多种地形上快速移动,为抢险救援赢得宝贵时间。他还成功将巡检机器人的研发领域拓展到公司的全部特种机器人产品。这一系列创新成果不仅展现了孙宁团队的实力,也为公司在特种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如孙宁所言:“没有过时的原理,只有过时的工程师。”他的创新精神和对技术的执着追求,为特种机器人注入了智慧之魂。他的团队不仅在巡检机器人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还在其他领域的特种机器人研发中展现出强大的实力。他们的努力和创新精神为特种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在今年春节爆发的疫情下,公司迅速响应,紧急启动了一项针对特种机器人的研发任务,旨在应对新冠疫情的挑战。孙宁作为团队的领军人物,于2月20日肩负重任,投身于室内防疫消毒机器人的研发工作。

为了加速研发进程,孙宁团队迅速为机器人装配了核心部件——“眼睛”和“心脏”。通过应用公司已有的轮式巡检机器人的激光定位导航技术,解决了防疫消毒机器人的导航问题,如同为其装上了精准指引的“眼睛”。而供电模块的通用应用,为机器人提供了强大的“心脏”,确保了其稳定运行。在此基础上,团队进一步集成了雾化消毒系统,短短九天内,一个室内防疫消毒机器人的雏形便成功诞生。

随后,项目组紧密协作,进行机器人的组装和调试工作。3月20日,首台室内防疫消毒机器人顺利交付给客户。这款机器人不仅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作为技防疫情的“主力军”,还远销加拿大等国,为国际抗疫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孙宁及其团队在面对更高的技术指标时,从不退缩,以“面对更高的技术指标要求,只能迎难而上勇敢闯关”为信念。他们之间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团队成员的淘汰率有时高达1比20。孙宁在面试工程师时,喜欢挑战高难度问题,并时常考验对方的决心和毅力。他欣赏那些不畏困难、渴望学习和努力的人,并鼓励他们与自己并肩作战。

在人力资源的支撑下,孙宁团队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以轮式巡检机器人的研发为例,他们曾面临机器人重量和电池续航能力的挑战。面对质疑,孙宁坚持减轻机器人体重的目标,并鼓励团队迎难而上。他率先垂范,从核心元件入手,研制出国际首创的本安云台,使终端执行元件减重75%。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实行了一整套防爆机器人小微化的方案,成功使轮式巡检机器人的体重减轻了60%。

这些创新成果不仅为特种机器人装上了智能“大脑”,还让“瘦身”后的巡检类机器人走进了矿井下和石化厂站等危险场所,替代了大量人工岗位,推动了我国全面矿井自动化事业的发展。孙宁坚信,创新助力了各式各样的“钢铁侠”的诞生,其背后体现的是永不妥协的精神和创新突破的关键。未来,他们将在更多的危化场所实现“机器换人”,为安全和效率开启新的篇章。(刘禹彤)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