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实现由机器人大国向机器人强国迈进

机器人技术 2025-01-16 08:53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作为新时代技术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推手,不仅彰显了国家的科技实力与制造业的高端化转型,更是产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支撑。

依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党中央与国务院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寄予厚望。机器人被列为国家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并得到一系列规划的推动。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转型为牵引,机器人在工业、物流仓储、抢险救援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研发与实践,为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及产业化铺设了道路。

观察机器人产业趋势,柔性化、协作化、智能化成为了主流发展方向。依照2021年颁布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我国到2025年计划在全球机器人技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整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前沿。《“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更是展望了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的愿景。

《报告》进一步指出,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与政策的驱动下,产业规模正在持续壮大,已然成为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的产量在快速增长,品牌实力也在不断增强。产业基础能力的提升,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能力显著增强。机器人产业的投融资力度也在逐步加大,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柔性化、协作化和智能化的特点。数智技术的突破使得机器人的能力边界得以拓展,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从工业生产向多个领域延伸。这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也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报告》也警示我们,尽管我国在机器人产业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存在部分核心环节、关键技术和工业软件等短板。自主品牌企业的产业规模与竞争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报告》建议我们在补齐产业基础短板的在新兴领域培育优势,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加快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深化和拓展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在迈向机器人强国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的制度优势,发挥重点研发机构的作用,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创新联合体。紧跟前沿技术趋势,如柔性机器人技术、液态金属控制技术等,做好技术储备。并鼓励企业针对新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创造新模式。我们还需要拓展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深化“机器人+”的应用行动,在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全球工业领域的壮阔浪潮中,本土机器人企业正在展现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它们不仅制造成本低、离市场近,更擅长将复杂的工业场景与机器人技术、工艺紧密结合,为系统集成商和终端用户企业带来了深度合作的机会。在这股风潮中,一批批先进适用的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它们在应用中不断提升性能品质,加速技术迭代更新,显著扩大了自主品牌机器人的影响力。

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在家庭服务、公共服务、医疗健康、养老助残及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它们不仅深入各行业,更在不断创新中寻找新的应用场景,研发出符合各种行业需求的尖端产品。这些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推动了产品的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产业集群的发展正在构建机器人产业的新生态。骨干企业正发挥着引领作用,他们依托重点项目产业基地建设,巧妙地将产业链布局与产业集聚结合,推动这些企业迅速成长为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机器人领航企业。这也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聚集在周围,形成了集群效应,打造了一批在机器人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领域的“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这种上中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无疑为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机器人标准体系和检测认证体系的完善也在为产业发展夯实基础。我国正加快构建既适合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机器人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或修订。检测认证能力的加强也为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正在培养多元化、国际化、专业化的高素质产业人才。我们破除人才流动的机制障碍,围绕市场需求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和储备体系。从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到国家重大专项的依托,再到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都为机器人产业的人才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还加强了国际交流与学习,积极引进工业机器人高端人才,为海外专业人才回国工作或创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