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会夺走白领的工作吗

机器人技术 2025-01-13 16:53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在思考机器人技术是否会对人类产生威胁之前,我们或许更应该关注如何与机器人和谐共处,以及在这个智能共舞的时代,如何避免因为自身的问题而中断这场美妙的舞蹈。瑞士的一场全民公投显示,七成以上民众反对实施普惠型补助,这背后反映出瑞士民众并不愿意依赖普遍的社会福利。一些人将其解读为瑞士人民不希望对外来移民提供过多的福利支持,担心这可能会削弱瑞士的竞争力或吸引力。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在于瑞士民众的底气来自于国家本已丰厚的福利制度和较高的就业率。假设在瑞士面临高失业率的情况下,民众是否还会支持普惠型补助?对此问题的回答并非绝对,但马丁·福特在《机器人时代》中的预测却给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未来的很多工作岗位都可能消失,因为机器人的出现将取代许多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岗位,包括那些长期依赖这些工作的人。在美国和法国等地,民粹主义政治家们将外来移民和工作岗位外包视为普通民众失业的主要原因,他们试图通过限制移民和鼓励工作岗位回流来解决问题。机器或人工智能的威胁正悄然来临,它不仅威胁到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岗位,如搬运和收银员等,还威胁到许多数据驱动的智力密集型工作岗位。这两个领域的就业是欧美发达经济体民众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也是支撑福利体系的基础。面对机器取代人类工作的趋势,我们不禁要思考历史上的“卢德运动”及其背后的恐惧和仇恨。尽管乐观的观点认为新技术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并提升社会福利,但历史告诉我们这样的乐观可能过于天真。从工业革命开始至今,技术革新一直在淘汰旧的工作岗位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新旧岗位的转换并不总是平滑的过渡,很多人可能因年龄和知识结构受限而难以适应新的就业机会。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往往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福利体系的瓦解。在机器人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传统的福利制度可能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欧美国家在战后长期依靠制造业的繁荣维持大规模就业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如今大量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岗位被机器人所取代转向低端服务业岗位带来的贫富分化等问题进一步凸显了机器革命对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挑战正如特朗普的胜利反映出选民面临的沮丧和挫败情绪反映了社会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在机器人时代全球化红利也可能被削弱随着智能化制造和数据抓取分析产业的兴起发达国家的工作岗位可能会进一步收缩这可能导致全球化带来的红利被削弱甚至逆转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可能面临重构甚至脱钩的风险总之在机器人时代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与机器人和谐共处如何保持就业的稳定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都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这也是《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所强调的重要议题之一。随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我们面临着社会结构和软硬件的巨大挑战。大众时代似乎正在成为过去,而未来的社会结构将如何维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马丁·福告说,如果无工作者现象持续扩大,我们必须考虑全民补助计划等应对措施,否则经济运转将陷入停滞。他认为,对高科技暴富人群征税有其内在合理性,因为这些科技突破与创新是全人类知识积累的产物,收益应该惠及所有人。这会不会打击科技创新者的积极性,仍是一个待解的问题。

相比之下,杰里米·里夫金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在一个“零边际成本社会”和共享经济的时代,互联网和物联网平台能够将数亿小型参与者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全球性的协同共享系统。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只是共享经济的加速器。这种乐观态度并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因为并非所有人都能轻易地成为共享经济的参与者或生产者。

未来面临的不仅仅是机器人抢夺工作岗位的挑战,还有数字化、人工智能以及生物工程鸿沟的挑战。当我们面对拥有先进技术的脑机合体人士时,我们很难想象普通人脑在面对这些巨大优势时的无力感。当一方拥有大量的数据化文明成果和算法,而另一方只能拥有有限的专业技能时,双方如何平等竞争?当生物工程能够大大延长生命并改善容颜时,这种生命意义上的鸿沟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撕裂感?

尤瓦尔·赫拉利指出,21世纪可能会成为最不平等的一个世纪。那些能够承担高科技“奢侈品”的人群和那些无法负担的人群将如何相处?这是一个超出人类固有经验的问题。有人曾预测,未来社会可能只有三种人:机器人、享受现实乐趣的富有者以及依赖虚拟现实慰藉生活的群体。虚拟现实真的能够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吗?会不会有一天,虚拟现实群体为了追求真正的意义而发起反击?

在我们担心人工智能会否反噬制造者之前,更应该思考如何与机器人共存,以及在这个共舞的时代如何和谐共处。我们必须面对这些问题,以免因为人类自身的问题而使整个社会停滞不前。这是一个关乎人类未来的重要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解决。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