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机器人重蹈光伏“大跃进”陷阱

机器人技术 2025-01-09 14:52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随着制造业智能化革命的深入发展,机器人技术已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麦肯锡咨询公司将其列为影响未来的12项颠覆性技术之一,预测到2025年,先进机器人在制造业、医疗和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将创造1.7万亿到4.5万亿美元的产值。全球范围内,机器人产业正成为竞相争夺的制高点。

从谷歌收购的八家机器人公司,到日本软银推出的人形机器人Pepper,再到Samsung、Matsushita等公司推出的服务机器人,无一不证明全球正在掀起一轮机器人旋风。在中国,这一趋势更为明显。

作为机器人产业投资的风口,中国机器人市场正在蓬勃发展。2014年数据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占全球的25%,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投资的价值愈发凸显。推动这一趋势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是成本推动。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导致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这一挑战促使广东、浙江等制造业大省纷纷采用“机器换人”的策略。

其次是需求拉动。随着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生产系统越来越个性化、柔化,智能机器人能够满足小批量、多批次、定制化生产的需求。它们不仅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还提供更可控的生产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

技术驱动也是机器人市场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机器人的技术集成包括机械和电气工程、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深度与广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各项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的职能及精确性不断加强,能够完成复杂的工作和精细作业。

政策带动也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两化融合”背景下,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机器人产业园的蓬勃发展。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将进一步带动我国自主品牌机器人和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能力,以及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应用示范。

尽管机器人产业前景广阔,投资仍需审慎。我持“审慎”态度是因为担心出现类似光伏产业的“大跃进”。当前,国内的机器人产业园数量众多,但在核心技术上仍存在欠缺。部分机器人企业只是采取“进口配件+自行组装”的集成模式,缺乏核心竞争力。投资者在进军机器人领域时,必须认清风险,注重技术研发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不禁回想起那个曾经以“MTK手机芯片+外壳+电池”模式创造奇迹的山寨手机时代。虽然中国在当年凭借惊人的设计、开模、采购、组装能力,在短短45天内完成了高达1700万部的年出货量,但由于技术空心化的制约,山寨终端的辉煌终究如昙花一现。

过去的三年里,各地园区和为了推动产业升级,大力推动机器人替代人工的趋势。购买机器人的企业得到了的补贴,拥有核心技术的进口机器人大幅降价,内资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受到挤压。我坚信,从数量、速度的竞赛转变为质量、内涵的提升,才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当前,机器人产业面临三大挑战。首先是应用低端化的问题。外资机器人在高端领域如汽车制造、焊接等占据主导地位,而国产机器人则主要集中在搬运、上下料等低端行业。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智能化程度低的机器人占比较大,影响了C端消费者的体验,甚至可能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产业布局存在同质化的问题。各地的机器人产业园区如火如荼,但园区内企业散小杂乱,产品附加值低,差异性小。以重庆的智能装备产业园为例,部分所谓的“机器人企业”实为家庭作坊式的汽摩、机械制造公司转型而来,提供的服务多为初级的系统集成或简单的可编程设备。这种同质化的布局不利于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那么,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如何判断机器人企业的投资价值呢?关键在于“关键技术”和“细分市场”。

在产业链节点上,要关注关键技术的掌握情况。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链可分为关键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和下游应用。掌握核心零部件、伺服系统、减速器以及控制系统和本体优化设计技术的企业具有较大的投资潜力。除了技术壁垒,资源整合能力也是关键。要看企业是否能根据市场需求和趋势,打造出“专、精、特”的高附加值产品。

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智能化和组团化,而服务机器人则是个性化和人性化。例如,电焊、弧焊机器人或装配生产线等领域的竞争将逐渐加剧,而物流、快消、医药、卫浴等行业的需求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技术锁定和市场控制等挑战。为了打破外资机器人企业的制约,提升中小型机器人企业的投资价值,应当有所作为。例如,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鼓励跨国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支持内外资企业合作研发,搭建产需对接平台等。金融和财政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加大基金支持、采购和税收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在新三板等交易场所挂牌。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的有力支持和创新要素的充分富集。只有营造优质的创业创新环境,才能为机器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上一篇:智能机器人发展前景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