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会替代人吗?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样说…
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辉煌历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崛起,这一成就离不开两院院士的卓越贡献。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探月工程到深海探索,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杭州市科协和都市快报联合推出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杭州院士的强国梦”为我们带来了杭州院士们的奋斗故事。这些故事展现了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历史性跨越,展现了科技工作者的壮志豪情。
我们有幸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他是一位地道的杭州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他对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谈论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的话题时,潘院士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他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将在一些领域做得比人更好,但在大多数需要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力的领域中,人类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人工智能将与人类共同工作,提高效率和创造力。
潘院士还指出,人工智能2.0时代为年轻人提供了许多机会。在这个时代,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人机增强智能、跨媒体智能和智能自主系统等技术方向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年轻人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领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贡献。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当前的热门行业。国内许多大学都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为年轻人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机会。潘院士表示,机器人发展的方向是智能自主系统,我们不需要制造人形机器人,而是让机械加上人工智能,赋予它们观察、理解和自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潘云鹤院士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认为,人工智能将与我们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个未来,一起为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而努力。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力量,正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数字经济的崛起,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变革。
潘院士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一方面,我们需要大量精通计算机、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专业人才,他们将在芯片设计、算法与程序设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更迫切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他们既要懂人工智能,又要掌握其他专业知识。这类人才将是推动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力量。
杭州,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城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潘院士对杭州的热爱溢于言表,他强调杭州在电子商务、智慧金融、智慧医疗等领域的突出表现以及强大的计算能力。杭州拥有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尤其是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和达摩院等高端人才和学术集聚地,为杭州的数字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潘院士对杭州成为数字经济的天堂充满信心,并祝愿杭州能够抓住机遇,成为数字经济的第一城。
谈及个人经历,潘院士回忆了自己与杭州的深厚渊源。从小在杭州成长,他的学业和人生都与这座城市紧密相连。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他都坚持对家乡的热爱,最终回到杭州,为这里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曾经的浙大校长,潘院士深知浙大与杭州的互相成就。他强调了研究型大学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到杭州的软硬环境对吸引全球人才的重要性。他也提出了对杭州的建议,希望杭州能与浙大更加紧密地合作,创造更多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催生一批新的合作研究机构和创新创业平台。
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程,潘院士认为前30年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后40年则是非常宝贵的。在这个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抓住机遇,不断学习和创新,为未来的发展贡献力量。
人工智能的浪潮下,杭州正迎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让我们共同期待杭州在这片热土上书写更加辉煌的未来。潘云鹤院士深情地分享了他的感悟。新中国成立后,最初的三十年历经坎坷,充满了曲折。他个人的经历也是其中之一,学校停办,失业困扰,大学毕业后的道路也并不平坦。
正是这些曲折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改革开放的珍贵。中国人民在探索中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推动国家的发展。回首过去的七十年,中国正因为后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才逐渐走向繁荣与富强。正如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每一步都是紧密相连的。虽然前三十年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正是其中的曲折赋予了中国人民智慧和坚韧。就像一个人一样,不吃点苦,后面的路就不可能走得更坚实、更精彩。
潘云鹤院士于1946年11月出生在风景如画的浙江杭州。作为一名计算机应用专家,他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曾担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以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潘院士的学术生涯十分丰富。他在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系毕业后,又赴浙江大学攻读计算机系的硕士学位。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了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CAD和工业设计等多个方面。他在计算机美术、智能CAD、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等领域都有重要的科研成果。他还创新性地提出了跨媒体智能、数据海、智能图书馆、人工智能2.0等前沿概念。
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对科技的热爱,潘云鹤院士于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机器人技术
- 人工智能会替代人吗?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样说…
- 智能制造的中国路径
- 2014上海汽车铸件展暨第二届精密压铸展 ————
- 在游戏里上演《西部世界》?用AI实现NPC们的喜怒
- AI算法+云算力,为探索脉冲星装个“加速器”
- 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回顾
- Meta发布新AI,输入一句话可生成5秒短视频
- 李泽湘:两年之后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将发生巨
- DMP大湾区工博会,解码够硬核的智造新品技术,
- 2018人工智能站风口:金融领域或将成为AI发展下
- 韩国逼真仿生机械手臂横空出世!其背后互联网
- AI的自我重塑?看看Google、Facebook这些大公司都在
- 阿法狗算什么?美国机器人都造导弹了
- 2025机器人技术前瞻最新成果及未来挑战概览
- AI崛起影响硅谷公众形象,为什么硅谷的“坏”名
- 早报-稚晖君一口气发布5款人形机器人;未来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