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将被人工智能奴役?
当传统威胁如饥荒、瘟疫和战争逐渐消退,人类开始追求一种全新的目标——实现不朽和永久的幸福。正如尤瓦尔·赫拉利在其新著《未来简史》(Homo Deus)中所描述的那样,人类正朝着将自己塑造成神明的方向迈进。赫拉利的上一部作品《人类简史》(Sapiens)已经以其引人入胜的叙述展现了人类物种的历程。而新书《未来简史》则融合了哲学、历史、心理学和未来主义,以宏大的视角审视人类的终极命运。
最近,大西洋月刊专栏作者德雷克·汤普森对赫拉利进行了专访,讨论的核心议题主要集中在《未来简史》中对于未来的预测和展望。以下是采访的实录:
汤普森:在《人类简史》中,你预测了工作的终结、自由个人主义的演变以及人类的终极命运。你以一种优美的方式概述了人类与权威的关系变迁。如今,我们信任的来源已从神转向了人,从神圣的权威转向了现代自由主义的民主和消费者导向的资本主义。但你也提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预测,即人类将与计算机、算法和生化设备融合,数据和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自身的权威和地位。那么,有没有哪些现在的发明或创新最能佐证你的这一观点呢?
赫拉利:让我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以GPS应用程序如Waze和谷歌地图为例。五年前,我们步行或开车时,会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直觉进行导航。然而今天,我们完全依赖于手机地图进行路线指引。人们已经失去了自主导航的基本能力,一旦应用程序出错,他们就无所适从。
更为引人关注的是生物传感器,它们如今正变得无处不在。我们将向生物传感器寻求生活指导,而不再依赖自己的直觉或判断。这将是一个既有趣又令人担忧的趋势,因为我们不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将基于神经化学信号的生物识别数据来做出决策,以确定如何生活。
汤普森:我理解你的想法了。在未来的某一天,如果我感到饥肠辘辘,我可能会咨询我的AI助理,它会读取我的生化信号并预测我未来的情绪。如果它建议我吃鸡肉沙拉会更快乐,我可能会选择沙拉而不是炸鸡。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似乎能帮助我们避免错误的决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这个概念可能会消失,因为我把自己的身份交给了生化分析师。
赫拉利:是的,这正是我们正在经历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决策不再来自神秘的灵魂,而是由大脑中的生物过程所决定。随着我们对生化过程的了解与大数据计算能力的结合,传统的自由概念将失去实际意义。算法将能够做出比人类更优化的决策。
汤普森:这非常令人着迷。现在,我觉得这些算法让我更接近自己。如果健身追踪器鼓励我跑更多的步数,或者娱乐算法发现我喜欢的歌曲,我会感到开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决策过程可能仅限于大脑信号和信号阅读器的交互。“我”不再特别,也不再有神圣的意义,个性也无从谈起。我只是一堆信号的载体,被电脑精准控制。在这种安排下,“自我”没有存在的空间。
赫拉利:实际上我们正在经历的是自我分裂的过程。我们并不更好地理解了自我,而是正在经历自我的消解。最终我们会意识到自我并不存在。我们只是一系列复杂生化连接的集合体。就像电影《头脑特工队》所展示的,主角莱莉并没有一个核心的身份。她是一个被头脑中的化学过程所操纵的机器人。在电影中,你最初可能认为“喜悦”是莱莉的真实自我,但随后你会发现所有情绪都不是她的真实自我。不同情绪之间的平衡构成了她的人格。我认为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地发生,我们一直以来珍视的自我存在观念正面临挑战。
汤普森:让我们再谈谈工作的终结。你以睿智而令人不安的方式分析了大规模自动化对政治的影响。在19世纪末,国家提供免费医疗的目的并非为了提高人民的幸福感,而是为了增强国家的军事和工业潜力。你提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当不再需要人口时,未来的福利会何去何从?
赫拉利: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设想。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自动化的发展,可能会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为公民提供福利以维持人口数量,还是放弃这些福利以节省开支?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关注和探讨。构建大众社会服务体系的初衷,在于为强大的军事和经济支柱提供支撑。那些已经在军事上称霸全球的国家,其人口不会因饥饿而忧心。在经济领域亦是如此。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失去帮助人民的初衷和动力,将会怎样呢?
在斯堪的纳维亚,根深蒂固的福利国家传统可能会继续为大量闲散人口提供福利保障。像尼日利亚和南非这样的国家,其服务民众的主要驱动力在于追求国家繁荣昌盛的愿景,因为健康的公民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在一些精英国家,人口数量或许并不那么重要。
汤普森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为何现在美国和欧洲的政治趋势正好相反?在欧洲,人们似乎并不关心或不认为需要所谓的“精英”。反观特朗普的当选和英国脱欧等事件,似乎与此趋势背道而驰。对此现象的解释可能在于人们对未来的担忧和对力量逐渐丧失的恐惧感。尽管美国和欧洲的大多数人生活条件比以往更好,但他们仍感到不安和担忧。恐惧感或许有其道理,但抵抗现状或许并不能解决问题。正如赫拉利所言,仅仅依靠特朗普或任何其他个人并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虽然美国人民在经济、教育、医疗娱乐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城市却在逐渐瓦解,民众对现状感到不满和恐惧。与此关于未来的设想引发了热议——全民基本收入能否创造一个没有痛苦和饥饿的未来?但这似乎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人们会停止奋斗,永久地生活在乌托邦之中吗?这种设想似乎更像是反乌托邦的讽刺——永久的生活在虚拟现实中,缺乏挑战和冒险。
赫拉利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在现实世界中,大多数人都沉浸在自己的虚拟现实中——宗教或虚拟游戏。这些虚拟的游戏和宗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的地方,让他们感受到真实和满足。就像孩子们为了捕捉看不见的口袋妖怪而争执一样,人们在虚拟世界中为了自己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争斗不休。这引发了关于真实和虚拟的思考:当真实世界中的威胁被消除后,古老的哲学问题再次浮出水面——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历史上只有少数人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当面对生死抉择时,这个问题变得尤为实际和紧迫。
机器人技术
- 人类将被人工智能奴役?
- 人工智能端到端无处不在,性能成倍飙升
- 中国机器人创业项目投融资路演大赛隆重上演,
- 工业机器人企业产量同比下跌 行业总规模竟然扩
- 颠覆传统出行后,再奔赴机器人赛道,九号公司
- UR + Robotiq- 灵活高效的即插即用解决方案 助力制
- 自动驾驶的2022:从仰望星空到回归现实
- 中科院人工智能联盟亮点成果发布,曙光5A级赋能
- 中国女性机器人,女性机器人逐渐融入生活
- 2020年你应该关注的8大技术趋势,眺望曙光TVP线上
- 小型啊斯麦装修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力
- 不惜代价豪购库卡 美的到底图的啥?
- 人工智能正在暗中窥视那些想自杀的人,并悄悄
- CK40S,SK50S新一代数控车床
- 极视角陈振杰:构建AI开发者生态共同体
- 太空机器人行走:升级空间站系统,引发外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