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的2022:从仰望星空到回归现实
在即将过去的充满挑战的2022年中,自动驾驶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昔日炙手可热的自动驾驶公司纷纷面临现实考验,行业巨头也难逃估值大幅下滑的命运。ArgoAI的解散,Waymo和Mobileye市值的大幅缩水,让我们见证了这一行业的起伏不定。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资本市场的反应更为敏感和真实,今年前十个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事件相比去年同期显著下降,揭示了行业的严峻现实。显然,自动驾驶行业已经从曾经的仰望星空转变为脚踏实地的现实选择。
在这场变革中,政策的力量不可忽视。随着各地政策对自动驾驶商用落地的明确指向,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北京等城市的政策推动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管理实施细则的发布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百度和小马智行等领军企业获得了首批自动驾驶车辆收费通知书,并成功在多个城市开展了商业化运营。尽管政策推动力度加大,但自动驾驶技术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商业化的道路看似平坦,实则充满荆棘。
在技术方面,尽管自动驾驶在无人配送、Robotaxi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许多技术难关需要攻克。特别是在无人配送场景中,尽管存在应用刚需,但行业仍缺乏完美的技术解决方案。无人车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难题,如无法上电梯、面对复杂地形时的困惑等,都限制了其商业化的进程。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还需要面对规模、成本等多方面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现实,自动驾驶企业开始寻求突围之路。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降维应用作为突破口。无论是从L2级迭代进化至L4级的渐进式路线,还是直达L4级的路线,都在努力寻求突破技术难关的同时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在这个回报阶段日益紧迫的时刻,资本和企业已经等不起了。他们开始寻找能够迅速实现商业化的应用场景并尝试新的解决方案以实现规模商用化运营。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自动驾驶行业将继续迎来更多创新和变革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过去的时光里,L2和L4自动驾驶路线彼此独立,互不干扰,形成了明显的分界。L2路线认为L4过于理想化,缺乏实际应用价值;而L4路线则轻视L2的实用性,将其视为低维应用。如今这两者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随着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公司开始将L4级技术应用于更低维度的场景,与车企展开合作。
今年五月,坚持走Waymo路线的文远知行获得了博世的投资,双方合作向车企交付L2+辅助驾驶系统。原本专注于Robobus和Robotaxi的轻舟智航也推出了价格亲民的L2量产套件,与东风悦享和自动驾驶芯片公司地平线建立了合作关系。Momenta则与比亚迪和上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这些合作实例充分展现了自动驾驶与车企之间的互补优势。
随着汽车智能化变革的推进,车企与自动驾驶公司的合作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双方不仅在技术层面进行互补,更在供应链生态体系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车企需要自动驾驶的软件算法能力和技术公司的管理方式,而自动驾驶公司则需要深入了解汽车工业的问题并整合产业链资源。这种合作模式的变化正是基于双方的优势互补。
除了合作模式的变化,自动驾驶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大。除了在Robotaxi领域的应用外,矿山和港口等刚需场景也成为了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在这些场景中,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应用越来越大,距离实现商业运营目标也越来越近。例如,希迪智驾在矿山上部署了自主研发的前装量产无人驾驶纯电动矿车,并已实现常态化全无人驾驶生产阶段。
除了场景降维外,车路协同也成为自动驾驶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在中国政策推动下,“新基建”强推的车路协同路线成为自动驾驶公司的又一个战场。今年,“双智城市”试点的逐步认证公开,以车路协同为基础的“造城运动”更加热闹。车路协同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无论是技术降维、场景降维还是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的发展都呈现出积极的态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相信自动驾驶的未来一定充满无限可能!在今年的九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在这份方案中,上海雄心壮志地提出了一个目标:到2025年,实现大规模、多场景、高等级、多车型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初具规模。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彰显了智慧交通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的关键地位,更预示着智慧交通生态的加速融合。这种趋势的崛起引人注目。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也在积极行动。他们明确表示,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将迎来一个全新的阶段——3.0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将积极推进车路云一体化技术的最前沿探索,以期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示范区建设管理模式。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自动驾驶的未来正在快速到来。
在众多自动驾驶公司中,蘑菇车联以其卓越的表现脱颖而出。该公司不仅成功获得了大量的订单,而且其全年项目总金额已经突破了百亿大关。这一成就反映出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商业运营能力。随着车路协同项目规模的扩大,项目金额也随之增长。项目的重心已经开始从一线城市向二线、省会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转移。未来的自动驾驶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对自动驾驶公司的要求也将更高。除了技术能力,生态组合能力和商业运营能力也将成为关键。
在自动驾驶的赛道上,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关于技术的竞争,更是关于商业模式和生态的竞争。例如,小马智行与三一重卡携手合作,共同开发L4自动驾驶重卡产品。华为则通过提供“整车解决方案”与车企紧密合作,展示出强大的产品能力。而百度则深耕Robotaxi技术,并与吉利共同孵化的智能汽车品牌集度发布了新的汽车机器人产品。这些公司都在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构建自己的生态壁垒。自动驾驶的实现需要大量的规模量产作为支撑,因此这些公司在“造车”上的布局是为了在需求爆发时能够迅速转化为实际产量和战斗力。
自动驾驶行业在2022年变得更加务实和进取。行业内的公司都在从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市场需求出发,以更务实的方式来探索商业化的落地路径。在这个过程中,产业链的上下游、不同形态的生态力量甚至普通百姓与城市决策者们都被紧密地关联起来,共同推动自动驾驶的进化。尽管有关自动驾驶的竞争已经拉开帷幕,但实际上,这场竞争才刚刚开始。
机器人技术
- 自动驾驶的2022:从仰望星空到回归现实
- 中科院人工智能联盟亮点成果发布,曙光5A级赋能
- 中国女性机器人,女性机器人逐渐融入生活
- 2020年你应该关注的8大技术趋势,眺望曙光TVP线上
- 小型啊斯麦装修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力
- 不惜代价豪购库卡 美的到底图的啥?
- 人工智能正在暗中窥视那些想自杀的人,并悄悄
- CK40S,SK50S新一代数控车床
- 极视角陈振杰:构建AI开发者生态共同体
- 太空机器人行走:升级空间站系统,引发外太空
- 半导体厂商排名暗藏玄机
- 创新共建可持续发展|思无界,设享未来2023维谛
- 天津速度:天津将打造百家“机器换人”示范企
- 疆亘关注|为何科技企业们开始热衷人形机器人
- 机器人产业投资过剩明显 调整财政补助政策刻不
- 别说腾讯只会做游戏,它投资的这些机器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