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投资过剩明显 调整财政补助政策刻不容缓
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机器人产业在中国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当前机器人产业面临投资过剩、产品低端化等问题,急需调整工业机器人相关财政补助制度。
2016年标志着中国智能机器人的元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7.24万台,同比增长34.3%。面对这样的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如何优化财税政策成为关键。中央财政已经开始重视关键技术的研发扶持,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加大了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投入。特别是通过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重点支持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国制造2025》也将机器人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
当前工业机器人产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财政政策的难点。关键技术研发环节的补助亟待提高。我国机器人产业的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据统计,这些关键零部件大部分来自日本、欧美等国家。需要调整财政补贴策略,将重点从制造和销售环节转向研发环节。
地方在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提供财税补贴政策来鼓励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战略。这些补贴政策有效激发了企业的需求,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如何预防应用环节出现补助过度现象,提高财税工具的市场化水平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优化财税政策。中央和地方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破关键技术壁垒。要调整财政补助政策,加强对关键技术研发的扶持力度。还需要提高财税工具的市场化水平,防止过度补贴现象的发生。还应引导企业加强核心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机器人产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机器人产业的财税扶持现状
在我国,机器人产业正日益受到重视。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到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资金,对机器人研发的扶持力度不断增强。相对于应用环节的热闹,研发环节的投入仍显不足。以国家“863计划”为例,虽然先进制造领域对机器人有所投入,但总额依然有限。与此已公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清单中,并未涉及工业机器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在各地方层面,虽然对机器人产业的财政补助项目众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机器换人”项目,对整机的采购和租赁活动进行补助,但对研发项目的扶持却相对较少。从全国范围来看,对机器人产业研发环节的资金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强。
二、警惕过度补助与应用环节的错位现象
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代表,全国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城市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财政补助额度显著增长。广东省级财政和珠三角九城市的市级财政已累计安排专项资金超过数十亿元。与此浙江省级财政也大力支持“机器换人”技术改造,出台了一系列奖励补贴政策。我们必须警惕过度补助现象的出现。一些企业通过贴牌销售、技改和组装等方式获取地方财政补贴,甚至存在骗补贴行为。部分地方在追逐机器人产业时出现了跟风倾向,过度追求规模和效应,忽视了机器人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这不仅可能导致资源浪费,还可能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深化财税扶持政策改革,推动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亟需加快调整工业机器人的财税扶持政策方向。扶持重点应向研发环节倾斜。通过提高财政补助强度、扩大研发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探索PPP基金投融资模式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核心技术的财税扶持力度。规范应用环节的财税政策,完善支持手段,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强化机器人财税扶持制度建设,确立财政扶持的流程和标准。还需要丰富财政资金的支持形式,提高市场化程度。通过引入市场调节机制、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形成资本收益等方式,为机器人产业提供连续滚动资金支持。
四、全球视野下的机器人产业财税扶持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为了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我们需要借助全球智慧来赶超发达国家。完善人才“双创”和引进的扶持机制至关重要。通过引进领军型和创新型人才、借助全球智慧实现产业赶超等措施,为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面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挑战,我们需要深入改革财税扶持政策,加大研发环节的支持力度,规范应用环节的财税政策,丰富财政资金的支持形式,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深化财政补助政策改革,提升产业健康发展水平
为了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我们不仅要加强项目审核的监管和补助反馈机制,还需要完善一系列细化措施,以应对潜在的企业骗补现象。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财政补助工作的每一环节,确保从资金申报到实地验收,每一步都严格执行,不容有失。这不仅包括严格执行机器人产业化补助政策的资金申报、审核和实地验收流程,更需要构建一个全面、高效的财政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此平台将由省级以上部门主导建设,集项目库管理、在线填报、审核、统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从中央到地方的财政信息综合管理。
市级在此过程中的角色也至关重要。它们需加强对企业研发投入及获得补助情况的摸底工作,根据项目的规模及研发支出进行分级管理。为了提高透明度和公正性,县、乡级应加大在财政补助、融资补助、土地划拨等方面的信息公开程度,以防范补贴过度现象的发生。针对单个“机器换人”项目,我们还应设定明确的补助强度上限,例如限定累计补助强度不超过50%,以确保补助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除了直接的财政补助,建立融资扶持机制也是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我们可以探索建立一种以工业机器人为主的智能制造装备融资租赁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吸引社会资本、提供奖励资金和保障资金方面的作用。通过提高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我们可以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机器人产业,为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政策性保险制度的建立也是降低融资租赁风险的重要手段,对融资租赁的风险补偿应由政策性保险机构承担一定比例。
为了推动机器人产业的集聚发展,我们还应在行业主管部门的主导下,建立一批具有产业集聚特色的工业机器人产业示范基地或园区。通过借鉴金融、外商投资和税收等领域的改革政策,我们可以引导地方财政政策,规范机器人产业园区的建设行为,避免园区建设出现散乱无序的状况。
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我们期待为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推动其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机器人技术
- 机器人产业投资过剩明显 调整财政补助政策刻不
- 别说腾讯只会做游戏,它投资的这些机器人公司
- 2年形成国内机器人产业重要聚集区 永川智造创造
- MIT识物机器人秒懂物体过目不忘,不用标记数据
- 机器人产业:关键零部件 九成靠进口
- 未来自动驾驶全靠激光雷达 一场固态激光雷达的
- 日本经济-失去20年-实为-创新20年-!
- 机器换人推动东莞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
- 科技赋能美好生活,服务机器人开启生活新图景
- 中国AI从芯开始
- 中国制造全面升级 变革强国
- 工业机器人供不应求 订单迎来爆发式增长
- 汇川技术获663家机构调研: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业
- 3天搞定机器人编程,软银Pepper探索科技無限新可
- 实力夺目|磅策医疗HAIRO®️植发机器人亮相第七
- 当机器人接管一线工作,还需要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