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归来!国产机甲参加机器人「世纪大战」,或挑战 MegaBots MarK II 机器人

机器人技术 2024-12-17 11:47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在2015年那个炎炎夏日,美国巨型机器人制造商MegaBots的Mark II型机器人,带着满腔热血,向日本的顶级机器人制造商水道桥重工的Kuratas机器人发起了挑战。这场对决的预告视频在YouTube上激起千层浪,MegaBots的喊话充满斗志:“水道桥重工,你有巨型机器人,我也有,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做吗?”这短短的几句台词,犹如燃烧的火焰,充满挑衅的味道。

经过漫长的等待,这场被誉为“世纪大战”的机器人对决终于确定了在今年8月的舞台上震撼上演。就如同现实版的“钢铁甲拳”,让人血脉贲张,充满期待。

这场激战最近又有了新的转折。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中国的巨型机器人“大圣号”,可能将加入这场战斗。在今年的GMIC 2017科技庙会上,中国的“Great Metal ——钢铁意志”战队与美方Megabots正式达成了约定。他们表示,将在美日机器人大战后,派出国产的“大圣号”机器人与之对战。

大圣号机器人重约四吨,需要一名驾驶员操控。它不同于MegaBots的Mark II履带式动力和水道桥重工Kuratas机甲的轮式移动,大圣号选择了四足爬行的独特方式。在武器配置方面,除了身后背负的300多公斤重的铁棒,大圣号还装备了火焰喷火装置和一双铁掌。最厉害的是,大圣号还具备双足和四足两种作战模式,同时预留了多种武器接口和操作端,可谓是攻守兼备,战斗力爆表。

究竟这场融合了东西方机器人技术的“世纪大战”会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看大圣号如何在战场上大展身手,为我们带来一场震撼的机器人之战!许多人可能会误以为这款机甲背后的创作者是位技术狂热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圣号的创作者孙世前竟是一位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从孙世前的个人微博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艺术追求与机器人跨界雕塑的热爱。他建立了两个机器人艺术工作室,一直在努力让世界见证中国的机器人艺术。

大圣号机甲的创作并非一蹴而就。在此之前,孙世前便有了打造十二生肖机甲版的设想,并为此花费了三年时间构建完整的世界观和背景设定。去年,他成功创作出国内首个大型四足行走雕塑——十二生肖系列中的“午马-麟行”,这一作品为解决大圣号四足行走的平衡技术难题奠定了基础。

孙世前对大圣号有着深厚的情感,他认为大圣是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因此决定在创作时采用更为复杂的四足行走方式,而非简单地复制国外的机甲。他强调:“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逐渐将静态机器人与工业技术、电子技术相结合。为此,我们设立了研发中心,进行了诸多尝试。我们希望大圣号能融合这个时代的艺术认知、工业机械美学、人体工学和结构力学,成为一部真正的跨界之作。”

尽管国产的大圣看起来相当震撼,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资本主义的MegaBots。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奇妙的竞争关系。就如同孙悟空与众多妖魔鬼怪的斗争一样,大圣号也面临着众多强大的对手。这不禁让人期待,在未来这两者之间能展开一场精彩绝伦的较量。MegaBots的Mark II机甲是一款令人惊叹的机器人,它高达15英尺,重约5.4吨,由两位驾驶员协同操作,其中一位控制底盘运动,另一位则负责操控武器系统。除了能以120英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并配备能击穿汽车车窗的彩蛋炮外,MegaBots的工程师们还为这款机器人设计了一系列令人震撼的武器系统。

Mark II机甲装备有一把巨大的链锯,其锯齿凌厉,能够轻易撕裂钢铁。一把圆锯在其手中旋转,连厚钢板也能被轻松切开。还有一个抓斗,力量之大,足以将汽车轻松抓起。除此之外,还有一台像巨型树木修剪机一样的装置和一个强大的电钻,这些武器都赋予了Mark II机甲极强的破坏力。

MegaBots还从瑞典女创客Simone Giertz的切菜机中汲取灵感,为Mark III型机器人装上了两把巨型刀具。Simone Giertz亲自操作这些刀具,展示出了其惊人的破坏力,切碎了一台洗衣机、一间小木屋和一架钢琴,令人惊叹不已。

尽管我们还不清楚在水道桥重工和大圣号对战时,MegaBots会选择哪些武器,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些机器人的武器一定会相当血腥和震撼。无论是巨大的链锯、圆锯还是强大的电钻等武器,都足以证明MegaBots的工程师们对于机器人技术的精湛掌握和无限创意。这场对决一定会是一场充满刺激和惊险的较量,让我们拭目以待!重塑荣耀:日本水道桥重工的低调科技巨献

与全球瞩目的MegaBots相比,日本的水道桥重工似乎显得低调许多。除了发布了一条简洁应战的宣传视频外,他们并未对外透露过多信息。与经常在YouTube上炫耀实力的MegaBots不同,水道桥重工更注重于实力的内敛与沉淀。

作为日本现代文化中的一部分,「机甲文化」深深烙印在水道桥重工的机器人设计理念上。他们更加注重高科技的应用,与MegaBots的直接、粗犷风格形成鲜明对比。例如他们的旗舰产品Kuratas机甲,身高达到13英尺,重量近4吨,仅供一名驾驶员操作。驾驶舱内配备了先进的增强现实显示屏,以及能够自动追踪目标的界面,科技感满满。

Kuratas机甲的亮点不止于此,它还包括几大核心系统:

V-Sido机器人操作系统:通过这一系统,驾驶员可以轻松地操控机器人的每一个细节,从手臂到躯干,甚至每一个子功能模块。神奇的是,即使没有驾驶员在现场,Kuratas也能通过3G网络连接到手机进行远程控制。

四足轮式移动系统:这一系统的应用使得Kuratas的移动速度达到了10千米/小时。其四足轮式的设计可以自由地调整机器人的身高,从而调整驾驶员的视野,应对不同的战斗或观察需求。

武器系统:水道桥重工为Kuratas配置了LOHAS Laucher和双「加特林枪」,使其不仅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同时也有强大的攻击力。这使得Kuratas机甲在战场上不仅是一名灵活的侦查兵,同时也是一名令人畏惧的战斗机器。

想象一下,LOHAS Laucher 如同一个神秘的装置,能够精准射出矿泉水瓶,而「加特林枪」则以惊人的速度,每分钟6000发BB弹疾射而出。它的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开关,而是驾驶员的微笑。当系统捕捉到驾驶员的灿烂笑容时,枪火便会瞬间点燃。

现在来到一个全新概念的世界——“机甲联盟”。对于某些旁观者而言,两三个团队参与的机器人格斗似乎更像是一场噱头表演,而非实际应用。尽管巨型机器人的实战潜力尚未完全展现,但MegaBots却满怀信心,他们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体育联盟”。

这一大胆的设想,在《钢铁甲拳》这类科幻电影中有所描绘。参赛者通过机器人格斗争夺奖金,或是通过赞助获得利润,背后需要一整套健全的商业运作。Megabots最初的梦想是聚集至少十支队伍同场竞技,看着机器在战场上激烈对抗,刺激观众们的肾上腺素分泌。而那些机甲的驾驶员们,则有望像一级方程式赛车运动员一样成为耀眼的明星。

要将这一设想付诸实践却困难重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公众对于这种巨型机甲格斗赛事的接受度仍然有限。此前,MegaBots在Kickstarter上发起的机器人格斗众筹项目并未达到预期的筹款目标,仅筹集到6.5万美元,距离180万美元的目标相去甚远。尽管如此,MegaBots依然坚定前行,继续探索这一全新领域,希望有一天能成功点燃全球范围内的机甲格斗热潮。孙世前在创造大圣号的过程中,遭遇了巨大的时间和财力的挑战。在成功研制出「午马-麟行」之前,他经历了数十次的失败。但他并未因此放弃,而是坚定信念,继续前行。

对于未来的工作,孙世前有着宏大的规划。除了进一步升级大圣号和研发新机甲外,他还将完善大圣号和十二机甲的整体故事线。他的目标是将这个机甲系列打造成一个全方位的「IP」生态,包括文学、漫画、影视等多个领域。这似乎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线,但他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机器人格斗联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让人眼前一亮。看着几吨重的机器人在战场上相互较量,已经是一件令人热血沸腾的事情。至于比赛的输赢,对于观众来说,似乎并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这场战斗所展现出的激情、技术和创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