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互联网 进入智能化定制化时代

机器人技术 2024-12-16 15:29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随着“工业4.0”和“互联网+”的热议,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全新发展机遇。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强调,工业机器人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说,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创造了经济效益。这些机器人能够让人们摆脱危险且重复性的劳动。

在凤岗嘉辉五金塑胶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曾经的重复、繁重的冲压工序已被彻底改变。过去,工人们需要合力抬起重达15公斤的铁板进行冲床操作,过程中充满危险且枯燥无味。如今,这一环节已被六轴机器人手臂全面替代。这些机器人能够完成抓取、搬运、攻牙、放钉等一系列动作,且能360度旋转进行精准操作。整个工序耗时最多仅11秒,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嘉辉公司积极响应这一变革,已经在生产线的多个工序中成功应用了机器人技术。从最初的测试阶段到现在的全面应用,嘉辉公司已经成功地将数百台机器人手臂整合到生产过程中。这些机器人手臂根据重量和功能的差异,分为不同型号,能够精确地执行不同的任务,从冲压到弧焊,从烧焊到攻牙等。它们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车间的劳动力结构。

全球经济持续向好带来的订单增长,让东莞的制造业企业更加意识到“机器换人”所带来的技术红利。为了推动这一变革,东莞市从2014年起连续3年每年投入2亿元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截至目前,已经收到了大量的有效申报项目,涉及的资金规模巨大。这些项目的实施预计将大幅度减少用工数量,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嘉辉公司只是众多迈入智能化“机器人时代”的制造业企业之一。他们不仅在危险系数较高的工序中安装了机器人手臂,还积极与工厂原有设备进行联机调试,实现机器人与人工的完美结合。嘉利集团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赵凯负责这一重要工作,他和他的团队不断努力,将机器人的应用经验推广到更多的工序中。如今,嘉辉公司已经成功地将机器人手臂应用在冲压、弧焊、烧焊、攻牙等多个工序中,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迈入智能化“机器人时代”的制造业企业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一变革中,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还需要企业人员的积极配合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和高效化。在当下工业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机器换人”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战略选择。嘉辉公司和粤林电气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以“机器换人”为转型的核心理念,正积极寻求从制造业向高端攀升的新路径。

谈及“机器换人”,赵凯的脸上满是自豪。嘉辉公司的机器手臂仅需9至11秒就能完成整个流程,相较传统工序,时间大大缩短,效率飙升。更令人欣喜的是,通过实施“机器换人”,原来复杂的工序如今只需较少的人数即可完成,而且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无论是精度还是外观都更上一层楼。次品率大大降低,合格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国际大客户的肯定和赞赏。

嘉利集团主席何焯辉果断决定留守,并授权赵凯继续追加投入。虽然投入巨大,但机器人手臂的应用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不仅如此,机器人手臂的灵活性和精准度远超人工,甚至可以在高难度、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持续作业,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机器人手臂的应用使得研发一套联机智能操控系统成为可能。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还能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自动调整生产方案,实现大幅节电。嘉辉公司通过这套系统实现了显著的能效提升和成本节约。这种实力的展现更是赢得了国际大客户的信赖和认可。而位于清溪镇的粤林电气也积极响应这一大潮,以期待通过技术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其机器人控制系统通过编程设计可以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机器换人”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过程。除了资金瓶颈外,企业在实施“机器换人”过程中还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如技术更新、人才培养等。应实时评估对企业的金融政策、税收优惠等扶持效果并进行调整。应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等配套服务来推动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机器换人”的行列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制造业向高端攀升的目标。“机器换人”不仅是技术的更新换代,更是企业竞争力的重塑和提升。通过实施“机器换人”,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竞争力提升的目标。“机器换人”不仅是企业的选择,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变革的时代里,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的企业通过“机器换人”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大企业对产能和工艺要求的不断提升,早已实施了“机器换人”策略。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学院的一位负责人明确表示,无论有无补贴,大企业都持续推进“机器换人”项目。

该负责人进一步指出,发放的补贴,根据以往经验,往往会扰乱企业间的公平竞争,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他建议应加强扶持政策的顶层设计,特别是综合配套服务。补贴并非长久之计,应实时评估金融政策、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扶持措施的效果,并作出相应调整。

田永超和杨宏均认为,对“机器换人”的资金补贴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关键在于平时的综合服务配套能否落到实处。他们提到,在欧债危机最严重时,许多实业界朋友因金融机构的不稳定而面临困境。应从综合产业环境上给予企业更多的支持,增强企业对从事实体经济的信心。

嘉辉公司也强调了“机器换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重要性。虽然机器可以部分替代劳动力,但还需要有足够的人才来操控和进行二次研发。除了事后奖励补贴,还应提供培训扶持,并鼓励技术人员到先进地区实习提升。

东莞的“机器换人”专项资金补贴取消了纳税门槛,并实行24小时申请制度,以更高效地惠及中小企业。这项政策旨在鼓励制造业企业通过应用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生产设备,缓解“用工荒”,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机器换人”还能提升产品品质,减少安全事故隐患,改善生产环境。

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指出,“机器换人”不仅是引进一条先进的生产线那么简单,而是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纳入整个生产管理体系中,实现生产智能化、决策科学化。他认为,“机器换人”的本质是生产流程的再造,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结果。在这个“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时代,“机器换人”带来的不仅是量的变化,更是质的飞跃。

与此宝佳自动化等企业在探索“互联网+工业机器人”的模式时,已迈入了定制化时代。通过引入互联网工具,提出“互联网+”的概念,研发了工业机器人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工业机器人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这一创新不仅解决了专业人员紧缺和服务滞后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机器换人”不仅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环境、创造经济效益的关键举措。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工业机器人”的模式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定制化发展。根据曹现仁的介绍,这套系统不仅能够对机器人设备状态进行全面监控,还能实时掌握整个生产流程的运作情况。它的最大亮点在于显著提升了服务的响应速度,让问题处理时间大大缩短。该系统还能生成详尽的报表,提供定制开发数据和决策支持信息。

“机器人网络化是实现远程监控的基石。而远程监控则为柔性生产和智能制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将促使工业机器人领域形成自身的大数据体系。这些大数据将反向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的提升,为我们提供预测未来市场、洞悉未来需求的能力,并超越客户期望,实现定制化服务。”曹现仁如此展望“互联网+”工业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

谈及宝佳的未来规划,曹现仁透露了两大目标:一是建立全国性的远程监控中心,打造工业集群服务平台,覆盖全国各个角落;二是继续深耕新行业、新领域的工业集群应用,致力于将宝佳转型为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领先提供商,为“互联网+机器人”的蓬勃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