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的旗帜
近年来,中国的机器人产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在短短的头七个月,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数量就达到了7.16万台,同比增长57%,去年销量更是达到了8.6万台,增长26.5%,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这一产业规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展,预计今年销量将可能达到11万台,到2020年更是将超过20万台,相比2015年增长近两倍。
这颗“制造业顶端的明珠”正越来越璀璨。工业机器人不仅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更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科技实力的重要标杆。它加速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高端制造业。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得到了中央及地方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其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引导与扶持。
随着“机器人热”的持续升温,各种与机器人相关的活动也纷纷展开。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电子学会发布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7年)》,展示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报告预测,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在今年达到62.8亿美元,近五年来的平均增长率接近28%,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长率。
最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机器人制造被首次列为独立的行业,显示出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步入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现场获悉的消息显示,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2016年已突破200亿美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232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业是主要的增长动力,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产业也在快速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大会上表示,机器人产业作为“制造业顶端的明珠”,正站在科技创新的风口,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迎来了新的春天。亚洲,特别是中国机器人市场的持续开拓,为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的下一轮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我国机器人发展还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规模、技术、应用、集聚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近五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二是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研发取得突破,推动整体提升。
行业的发展成熟度以及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标杆之一,体现在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和行业的快速发展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成为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工具。随着机器人相关技术和市场的不断成熟,更多的企业将通过自主研发、投资并购等手段进入机器人领域,打造竞争新优势。总体来看,机器人产业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速远高于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产业已崭露头角,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领域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机器人本体设计及其性能评估技术也取得显著进展。控制器技术已与国际水平相接近,伺服电机和RV减速器等关键部件的自主配套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在特种无人机和深海机器人领域,我们成功研发了一系列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创新产品,展示了我国在高端技术领域的实力。
应用领域方面,工业机器人已从汽车和电子行业向五金卫浴、家具家电等行业拓展。随着环保和民生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高污染行业和民生相关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长。服务机器人在金融、医疗等专业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创新产品如消融医疗辅助机器人和骨科手术机器人等不断涌现。特种机器人在助老助残、抢险救援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产业布局方面,我国机器人产业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集聚。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依托各自的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方向。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工业机器人已成为制造业最热门的投资领域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机器人产业正成为新工业革命的重要切入点和增长点,对全球制造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机器人的技术研发、制造和应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指标。机器人不仅在生产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家庭生活、医疗、金融、交通、商业、物流等方面也广泛拓展应用场景,成为人类的工作助手和生活伙伴。
加快推动机器人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主要国家纷纷将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始终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积极推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科技作为第一推动力,在鼓励国内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的启动,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随着每年项目指南的逐步部署,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生态体系将不断完善,为我国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我国,机器人产业正面临着一场重大的挑战。为了加速发展并追赶国际领先水平,国家在资金上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不仅安排了约6亿元的国拨经费,还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源的投入,对于由企业或医院牵头的项目,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而对于应用示范类项目,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1。
尽管投入巨大,我国机器人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说起机器人发展,尤其是工业机器人,人们总会提及那“四大家族”——abb、库卡、发那科和安川电机。这四家企业几乎垄断了传统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据了中国70%的市场份额。
在《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指引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开始了加速发展的步伐。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高端化将更为明显,高端工业机器人在本土市场的占有率将达到50%,并加速走向国际市场。《规划》也提出了“两突破”、“三提升”的具体目标。
从机器人大国到机器人强国的转变中,核心技术是关键。重庆固高科技长江研究院总工程师李万隆指出,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突破至关重要。他也提到了目前智能制造领域的一个痛点:技术成果转化率低。“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难以落地;另一方面,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落地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业界人士也分析了机器人在国内智能制造业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新应用开发不成熟、集成商专业性不强、专业人员的短缺以及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等。除此之外,机器人产业还面临着技术瓶颈和潜在道德隐患的双重挑战。虽然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我们不能忽视存在的挑战,如核心技术被控制、产业链衔接不紧密、偏向低端以及法律法规与道德的重塑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工信部实施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办法》,以规范行业的发展。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辛国斌也强调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以及法律法规与道德的挑战。他指出,机器人尚不能从根本上扩大应用范围,真正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水平的欠缺是其尚不能步入高速增长阶段的最大制约。机器人的普及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法律法规与道德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解决。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加强产学研用的结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落地,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产业链的衔接效率。我们也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我们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和道德的研究和探讨,为机器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和道德保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从古至今,科技革命和技术进步带来的突破性成果总会在特定时期让人类在价值观和道德上产生困惑。正如辛国斌所言,人类总是拥有智慧和能力去寻求在技术进步下的包容共享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机器人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阿法狗到智能机器人TEO,每一次的人机交互都引发了人们对科技与人的关系的深度思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机器人正逐渐从简单的执行命令向拟人化和智能化进化。
产业竞争正在从已知领域转向未知领域,潜在新产业和新业态正在不断涌现。与此机器人产业的竞争焦点也正在从硬件转向软件,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关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伯旭在机器人大会上强调了这一趋势,指出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根据《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2017)》的预测,随着技术发展数据与应用的迭代式螺旋上升,人工智能应用层产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智能机器人将在更多特定场景中得到应用。业界也认识到需要区分通用性人工智能和特殊性用途人工智能的差异。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晖强调,未来应更多关注机器人在商业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关乎技术本身,更关乎其在商业化方面的应用。专家认为,在前两次人工智能浪潮中,技术始终凌驾于商业之上,而在当前的人工智能爆发期,商业化开始与时俱进。这场变革将对商业场景和商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改变用户习惯和生活方式,并引发一场不见硝烟的商业竞争。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规范市场发展秩序、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正采取措施解决。通过制定工业机器人的行业准入条件、提高准入门槛等一系列政策,推动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也希望企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竞争秩序。
工信部等部委已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旨在推动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未来,我国将继续完善《中国制造2025》战略分省市指南,细化机器人零部件产业区域布局,加强行业自律,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机器人技术
- 800多家中国机器人企业近半无产品
- 看看机器人在和你抢什么
- 马化腾、李彦宏等科技企业大佬们在贵阳大数据
- 机器人投入汽车产业园 探索机器人产业链
- 特斯拉 Cybertruck 电动皮卡换上黑色外衣,有望为
- 沁峰如何成为冲压机器人细分赛道国家专精特新
- 运动机器人智障了吗?
- Rivian 将投资 50 亿美元在佐治亚州建造电动汽车工
- 调查发布 - 制造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突围——
- 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什么样的变化
- 进博会特斯拉展台最全预测 沉浸式体验智能制造
- 美国将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提高到 100%,极星 CEO 对
- DeepMind 联合创始人:交互式 AI 才会“改变人类”
- 把握发展趋势 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 AI入侵教师职业,这五类产品发展迅猛
- 他们用AI和食用植物创造“人工肉食”,你想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