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诺威工业展览中心,新松机器人的展台受到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关注
德国汉诺威工业展览中心,一年一度的全球最大规模工业博览会盛大开幕。在这场举世瞩目的盛会上,有一个特殊的身影引人注目——来自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首次亮相。代表中国参展的是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松机器人,也是国内唯一一家上市的机器人公司。
新松机器人的展台成为了焦点中的焦点,甚至吸引了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驻足观看。她仔细端详着来自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对其技术和性能赞不绝口。作为此次展会的主策划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拴昌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更是强调了这次展会对于中国工业机器人走向全球的重要性。
新松机器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台台先进的工业机器人,更是中国智能制造的骄傲和自豪。在这片国际化的舞台上,新松机器人展现了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机器人的雄厚实力。这次展会不仅为中国工业机器人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也为全球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可以说,新松机器人的出现,将深远地影响全球工业领域的发展。新松机器人副董事长兼总裁曲道奎先生曾参加国际展览会,他深入体验到了汉诺威的高端装备展览所带来的震撼。他表示,此次参展的最大意义在于让欧洲的工业故乡重新认识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水平。曲先生回忆道,欧洲人过去只是听说中国有工业机器人,但如今亲眼目睹了其实力。参展后,新松机器人收到了来自德国代理商的邮件,表达了代理意愿,这对于新松机器人来说是从未有过的经历。尽管公司已经有一些工业机器人产品销往国外,但这次参展无疑为打开欧洲市场铺设了道路,反映了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逐渐成熟。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秘书长Gudrun Litzenberger也表示,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正在助推全球市场规模的扩大,并将在未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引领世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曲道奎先生对此深表赞同,他表示,这也是他18年前离开德国时的愿望,见证和亲历了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的发展历程。回到祖国后,曲先生应其导师蒋新松的要求,致力于机器人产业化工作。可以说,以新松机器人在2000年的成立为标志,中国机器人产业化的历程正式开启。曲先生的努力与坚持,以及新松机器人的不断进取,都为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崛起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回溯历史,曲道奎的事业起步于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早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记录之初,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领域还是一片初萌的土壤。在200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仅为约3500台,然而到了2005年,这个数字已经翻倍增至7000台。令人惊叹的是,这一数字在短短几年间持续增长,到2011年已经飙升至7.43万台,而在2012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万台。
这一切的变化,对于离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二部的那30多名科研人员来说,是难以想象的。曲道奎便是其中的一员,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跨越。曲道奎用“幸运”一词来概括自己的事业经历,每一个事业的台阶的爬升都伴随着良好的外部环境因素。从1994年建立自动化研究所二部到2000年创立机器人公司,曲道奎总是能够抓住政策放开的机遇,并且每一次重要产品的研发生产都能紧跟市场需求。
如今,工业机器人的飞速发展让曲道奎感到放心,他感叹:“一切事情好像都是按照我们的计划整体推进。”回顾起步的1994年,那时一台常规机器人工作站的价格高达近400万元,而现在的价格已经降至70多万元。曲道奎仍然记忆犹新,当时工业基础薄弱,工艺落后,国产工业机器人很难得到用户的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曲道奎和他的团队不断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技术突破和市场认可。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一个缩影,更是一个时代科技进步的见证。曲道奎的事业经历,如同一部生动的史诗,展现了科技创业者的艰辛与坚持,以及中国科技产业的蓬勃生机。在这一年中,曲道奎将他对机器人的热爱转化为职业行动,踏上了制造机器人的征程。1993年底,他从德国萨尔大学回到祖国。蒋新松向他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中国的机器人产业需要应用实践,并邀请他回去组建机器人研究开发部门,从事产业化工作。这个研究部门就是沈自所二部的前身。
实际上,沈自所已经具备了机器人产业化的基础。早在1984年,依托沈自所的国家机器人示范工程就已经启动。随着国家“863计划”的出台,机器人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国家的支持下,机器人研究成为了沈自所的重点工作。这是因为机器人能够体现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水平的高低,是沈自所展示其自动化能力的重要方式。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尽管沈自所在机器人研发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但机器人产业化的问题仍然亟待解决。曲道奎回忆说,那时的机器人样机虽然能够制造出来并运行,但并不成规模,往往在工厂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被弃置一旁。
面对这种情况,曲道奎提出了一个观点:如果要进行机器人商业生产,就不能从零开始。他认为,如果自己设计机器人的每一个部件,然后进行组装和测试,这样的周期会太长,用户也不会接受。他主张在机器人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和资源,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他的这一建议为沈自所机器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曲道奎从日本知名的安川电机企业购买了二十多台工业机器人部件。他携团队着手开发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也就是机器人的大脑。按照当时的国际机器人行业规则,如果控制系统是自主研发的,就可以使用自己的品牌。曲道奎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控制系统,并组装成二十台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的销售成为了一个问题。曲道奎从未涉足商业,他需要找到买家来消化这投入高达一千五百万元的机器人。幸运的是,沈阳自动化所与许多已经采购了国外工业机器人的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企业遇到国外工业机器人故障时,常常面临无法自行解决的困境,而聘请外国工程师来维修费用又过高,因为外国工程师从踏上飞机那一刻就开始计费。曲道奎和他的团队成为了这些企业的救星,他们不仅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还为企业员工提供工业机器人的维修知识培训。
在业界用户的口中,沈阳自动化所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凭借这名声,曲道奎成功地卖出了那二十台机器人。“沈自所”的名声成为了最好的广告,让业界用户对其赞不绝口。最终,曲道奎成功地将这些机器人推向市场。曲道奎的一次性销售20台工业机器人的壮举,在业界传为佳话。在那个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寥寥无几的年代,这一业绩使他声名鹊起。那时,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售价高达100多万元,因为他强调,“机器人本身无法独立作业,必须配备相应的系统和周边设备。”
曲道奎还领导了一支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研发与制造的团队。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第二部门也实现了从单纯研发到集研发、设计、装配、测试和应用于一体的全面转型。对此,曲道奎倍感自豪:“做系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保持这个团队的持续发展并在机器人领域独树一帜,成为曲道奎深入思考的问题。他明白,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立足,不仅需要技术的不断创新,还需要团队的不断壮大和完善。曲道奎和他的团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他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在机器人领域打拼出自己的天地。变身:曲道奎与沈自所二部的转型之旅
沈自所二部,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部分,其机器人项目的商业化运作与当时的体制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里的氛围犹如一颗待燃的桶,急需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
曲道奎,这位充满远见的企业家,深知公司制运作的灵活性与效率。他意识到,要想让沈自所二部的机器人项目真正腾飞,就必须从事业单位转变为公司制。这个转变并非易事。他需要面对的,不仅是体制本身的束缚,更是来自上级和同仁的疑虑与观望。
曲道奎深知,要想获得支持,就必须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他提出,为了激励创业者,必须拿出30%的股权作为诱饵。但这个提议在中科院系统中可谓前所未有。一次性拿出30%的股份给几十个自然人,这样的决策显然不是小事。曲道奎的谈判之路充满了挑战与坎坷。
面对上级的疑虑和同仁的不解,曲道奎反复强调机器人项目未来的市场潜力和商业化运作的巨大收益。他详细解释了他的设想和计划,包括如何将机器人技术商业化、如何打造团队、如何占领市场份额等。他坚信,只有真正将沈自所二部转变为公司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实现真正的商业价值。
曲道奎的努力并未白费。经过多次沟通与交流,上级终于开始理解并支持他的想法。尽管仍有困难与挑战摆在前方,但曲道奎已经为沈自所二部的转型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曲道奎和他的团队正用实际行动为沈自所二部的未来描绘一幅宏伟蓝图。曲道奎深知如何激励团队成员,他强调:“要让知识分子参与创业,就必须给予他们相应的股份。”否则,很难留住这些体制内事业编的团队成员。沈阳自化所最初对此持保留意见,但曲道奎提出了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方案:将公司股份的30%分给四位核心人员,包括所长王天然、副所长张念哲、技术研究开发部部长曲道奎本人以及副部长胡炳德,每人获得300万股,占公司总股份的7.5%,而最大股东仍然是沈自所,占股48%。这样的安排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曲道奎深知如何说服沈自所二部的同仁。他首先激发了他们的使命感,告诉他们创立公司是一件高尚的事,符合他们重视使命感、不重利益的心态。他强调:“我们是为国家与民族创造前所未有的成就,现在已经是国家队了。”这一说法得到了新松机器人中央研究院院长徐方的认同,徐方在1995年便加入了二部,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曲道奎还向跟随他的科研人员承诺,三年后买车,几年后买房。他回忆这段历史时表示:“我要通过公司的发展,分享一部分股权,让你们共同见证公司的成长。”他的这一做法不仅留住了人才,也激励了团队,为新松机器人的后来居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眼光和决心,使得他在团队中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尊重,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当下的事实,让徐方深信当初的选择无比正确。虽然未曾跻身公司前十名股东之列,他却凭借市场价值,昂首跃入千万富翁的行列。
回溯至2000年4月30日,公司正式成立。彼时,曲道奎的身份由沈自所二部部长转变为公司总裁。与此沈自所二部也全面转型,共同铸就了名为“新松机器人”的企业。取名“新松”,意在纪念沈自所老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新松,并寓意公司如同松树般从小经受风雨的洗礼,成长为支撑国家的栋梁之才。
初创时期的新松机器人仅租赁了沈自所院内的一幢小楼作为办公场所。曲道奎回忆道:“当时我们无立锥之地,几乎一无所有。”制度的革新为企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令人瞩目的是,新松机器人在成立当年便实现了5000万元的销售收入,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机器人技术
- 800多家中国机器人企业近半无产品
- 看看机器人在和你抢什么
- 马化腾、李彦宏等科技企业大佬们在贵阳大数据
- 机器人投入汽车产业园 探索机器人产业链
- 特斯拉 Cybertruck 电动皮卡换上黑色外衣,有望为
- 沁峰如何成为冲压机器人细分赛道国家专精特新
- 运动机器人智障了吗?
- Rivian 将投资 50 亿美元在佐治亚州建造电动汽车工
- 调查发布 - 制造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突围——
- 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什么样的变化
- 进博会特斯拉展台最全预测 沉浸式体验智能制造
- 美国将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提高到 100%,极星 CEO 对
- DeepMind 联合创始人:交互式 AI 才会“改变人类”
- 把握发展趋势 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 AI入侵教师职业,这五类产品发展迅猛
- 他们用AI和食用植物创造“人工肉食”,你想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