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2018中国大赛新闻发布会现场 每经实习记者 李诗韵/摄
7月8日上午,2018中国机器人大赛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此次大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宜宾市政府主办,将于8月14~16日在宜宾举行。
会后,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主任、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郑志强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其对国内机器人技术成果转化的规模、机器人产业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机器人技术成果转化看好无人驾驶
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对机器人技术成果的大量转化。对此,郑志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一方面,从宏观角度看,我们拥有中国自动化学会,目前,我国五百多所工科院校都设有自动化专业,技术成果转化的规模巨大;另一方面,对单个机器人的整套技术转化国内也已有做得很成熟的公司,包括、哈工大机器人以及深圳机器人研究院等。
郑志强认为,目前机器人领域最有效的成果转化还是无人驾驶与无人飞机。
但我国在产业方面正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郑志强表示,“我们在工业机器人方面是有技术成果的,但一方面,有些产业链上的核心问题我们还没有突破;另一方面,企业因为一些固有观念,不愿意购买我们的产品。”
“我们只能靠自己突破瓶颈”,他举例道,“现在合资企业的汽车生产线使用的都是二手生产线,最先进的生产线外国公司不会卖给国内企业。而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对方会指定要求使用他们所生产的。”实际上,国产机器人已可以满足生产需求,“比如,我们给奇瑞公司支持过机器人生产连队,完全能够独立使用。但如果企业要引进福特的生产线,福特会把机器人打包强制一起卖给企业,企业自然不会再单独购买国产的机器人,我们的技术要落地就受很大阻力”。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拥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不再依赖国外的生产线才能突破。”郑志强接受采访时表示,“最多到2030年我们肯定会突破这些问题”。
农业机器人需求大
郑志强指出,当前,我国农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巨大。“现在农村很难看到50岁以下的人,”未来农村人口还可能下降,可想而知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
“我国农业机械化方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土地没有连成片,对机器人适应性的要求很高,也就意味着成本很高,对技术落地造成困难”。他认为,,目前农民在管理机器人方面也有一些困难,需要机器人简单好用、耐用,也加大了生产难度。实际上,国家层面早在进行这方面的投入,目前,已有大量机器人运用于新疆西红柿的采摘,新疆是全世界最大的西红柿出产地之一,玉米收割的机械化率也非常高。
而地方政府也看重对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和支持。宜宾市举办全国性机器人大赛的背后,是其地方智能制造产业正快速发展。据介绍,在智能制造产业方面,宜宾已签约智能终端项目138个,预计全面达产后,智能终端产品年产量将达到2.2亿台以上。目前,已实现投产29家,另有6个供应链企业投运。预计2018年实现产值350亿元以上。
郑志强表示,现在政府投资减少,社会渠道投资增加,他建议地方发展智能制造产业,需结合自身地域特区优势及招商引资的渠道特点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