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有着“地上”、“地下”两张地图——目之所及,是地上的城市建筑;看不见的“地下”,还有一个庞大的世界,里面遍布各种管线,也被称为城市的“地下生命线”。
如今,我们的脚下正在进行一场变革,而国家住建部近日也发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合肥经验”。
一起来看看,合肥这场地下变革的神奇之处。
合肥地下“生命线”普查 为全国省会城市规模最大
绵延不绝的地下管线是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喻为城市的“生命线”。
早在2014年,合肥就着手开展“生命线”普查建设,历时多年。
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城市规划区49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下管线普查,总长度30132公里,涉及道路825条,是全国省会城市迄今为止一次性普查量最大的一次。
地下管道异常 可实现实时在线监测
地下管线运行情况怎样?如何监管保障安全?这一直是个难题。
为此,合肥实施了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一期)项目,实现了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的实时在线监测、风险隐患的及时发现,大大提升了生命线工程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了城市主动式安全保障能力。
在一期试点的基础上,二期系统建设按照“点、线、面”结合的原则,重点选取一环内老城区、省政务中心和市政务中心等建设年代久、人员密集、重要敏感区域进行安全监测。
目前,二期项目建设已全面启动,预计今年年底前可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与城市生命线一期相比,二期建设扩大了监测范围,提高了建设标准,增加了排水、热力和中水三个专项监测内容。”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通过在排水管网、热力管网中安装智能监测仪,实时监测排水管网、热力管网运行状态。在中水管网,通过在管道中自由滚动的智能球检测压力管道中异常,借助声波来定位泄漏点,对14公里的中水管线进行检测,并提供检测分析报告,为管网安全运行提供辅助决策。
地下管廊可跑车 未来将用机器人巡检
说起地下管廊,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欧美里可以飙车的巨大管道。合肥在建的地下综合管廊空间也很高大宽敞,同样可以跑车,建设管理水平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合肥的综合管廊多数选择建在道路的绿带下,沿途每隔一段距离会设有集通风、检修、吊装等功能为一体的孔洞。这些孔洞的形态可能也是多种多样的,与绿带同步规划建设,既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进入管廊维保,外观上也更加美观大方。
今年上半年,合肥市地下综合管廊迎来了首个“房客”,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为全市综合管廊投入运营奠定了基础,也为全省地下管线入廊工作提供了样板和示范。在地下综合管廊中,自来水、燃气、电力、通讯等多种管线统统住进了一幢“大房子”中,合肥是燃气管线率先入廊而且住的还是“单人间”。
“由于燃气管线遇高温或火花极易爆炸,危险性较大,故对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要求更加严格。”市城乡建委工作人员介绍,在综合管廊中设置燃气管线,须独立设舱。这就相当于让燃气管线住进“VIP单人间”,单人间高3.3米、宽2.2米,条件很好。
有了综合管廊后,各种管线不会纠缠不清。被分门别类各个舱内,看起来非常有序。过去曾出现过的施工挖断燃气管道事故,就可以不再担心了。
,未来你也将发现,我们路上的井盖将越来越少,窨井伤人事故也大大降低,因为未来,合肥将考虑用去巡检,更加及时发现处置燃气泄漏、水管破损等隐患。记者 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