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驱动型创新,上海更有优势吗

机器人技术 2019-08-15 18:40www.robotxin.com机器人技术
  本报首席记者 龚丹韵
 
  近日,哈佛商学院上海校友会举办的全球创业大赛亚洲区决赛在上海落下帷幕。
 
  每年,哪些创业项目入围,投资人如何评价,总能给予创投方向某些新启示。
 
  今年的创业大赛,入围项目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再集中于互联网模式,标志着如火如荼的创业整体进入新的阶段。在这个“技术驱动型”创业新阶段,上海又将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
 
  监管,也是创业亮点
 
  陆家嘴国金中心的夜晚灯火通明,一场由哈佛商学院上海校友会举办的创业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
 
  8个创业项目,每一个在8分钟规定时间内一一路演,并由评委当场提问、点评。场上的问答你来我往,气氛热烈而又紧张。
 
  作为每年都会在上海举行的创业比赛,进入决赛阶段的这8个项目,此前就历经哈佛商学院上海校友会众多投资人的千挑万选。它们内容如何,商业模式如何,是否值得业内顶尖的天使轮、A轮的投资者青睐,也略微反映近期的创业风口,预示中国市场的投资风向。
 
  几年前,当“双创”热潮刚刚激流涌动时,杀入决赛的项目,好几个来自大学生创业团队。近几年来,能够最终被选入路演的项目,普遍趋于成熟,创业者往往不再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前白领、前高管辞职创业反而是多数。
 
  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创业的热潮,渐渐走出野蛮生长的初级阶段,进入一个平稳发展的成熟期,一批有职场经验的专业人士加入创业大军,是一件好事。而投资人也趋于理性,不再会轻易为一个简单的“概念”或“故事”打动。他们更加谨慎,对创业内容要求越来越高。
 
  而今年,特点更是鲜明。比如此次比赛夺冠的创业项目,涉及的细分领域在往届中不曾出现过——金融监管科技。
 
  团队创始人李中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曾在华尔街从事金融工作。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李中亲眼见证了这场金融风暴怎样一点点溃于蚁穴,最终席卷全球。此后,李中回国进入中国证监会工作,几年后又被外派到国际证监会组织,从事国际监管标准制定等相关事宜。
 
  一路走来,他目睹了成熟的金融市场如何运作,也更加理解金融监管工具是何等重要。
 
  2016年,李中回国创业,内容就和金融监管有关。国内资产管理、私募基金等领域突飞猛进,规模日益壮大,市场风起云涌,也就意味着风险管控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国内机会很好,市场很大,但还未成熟,就更有发挥的舞台。”李中这样形容。
 
  比如,信息数据系统如今至关重要。2008年,华尔街轰动一时、500亿美元的麦道夫庞氏骗局破灭,被视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之一。根据专项检查,美国市场后续发现了上百个大大小小类似的庞氏骗局。换句话说,其实只要有心进行信息筛查,骗局是能及早发现的。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如今的华尔街,在某些业务流程的关键环节,投资人都会要求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第三方信息系统的数据。
 
  ,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有没有信息技术服务的第三方公司,变得非常重要。而这类公司,中国市场上当下还比较少。这也恰恰是李中如今创业可为的地方,他希望能够给中国的金融市场提供类似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服务。
 
  有投资人困惑中国市场,真的有人愿意自己花钱购买信息,主动要求别人检查自己吗?在纽约亲历金融危机的李中认为,自己感受过切肤之痛,中国市场当下或许还是“躺着挣钱”的时代,有些人暂时动力没那么足,资产证券化行业越是繁荣时,越需要居安思危。如今,国内的私募基金、信托领域规模已超过50万亿元,有2万多名管理人、约10万只产品,但能提供类似行业级信息服务的只有两三家机构。李中创业之后,行业前10名私募托管机构中,有9家已经成为他的客户。所以他有信心,这是行业未来大势所趋。
 
  “从监管科技切入,正是当下迫切需要的痛点。”哈佛商学院上海校友会主席、投资人高毅分析李中夺冠的原因。
 
  近几年,金融科技领域、P2P领域、私募基金领域等负面消息不断。不少人认为,背后原因之一,就是市场监管太弱。政府的监管只是其中一部分,不可能、也不应该把所有监管力量都寄托在政府一家上。及时面对市场快速的变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还是市场上的第三方监管工具更加灵活好用,这些恰恰是中国市场当下非常稀缺的。
 
  高毅相信,这种创业项目,无论未来发展如何,至少从监管入手是金融圈所有人都感兴趣的,也是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可以提前一步创新思考的地方。
 
  人工智能,新兴的创业工具
 
  近几年,人工智能时不时就会在路演中出现,成为创业频繁涉及的领域。不同于人工智能结合医疗、科技,这次比赛中,有一个项目是把人工智能于面试招聘。它切中热门领域的热门话题类脑能否代替人脑选拔人才?什么才是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方小雷在海外从事人力资源的相关工作多年,2017年回国创业时,他的第一考虑就是希望结合自己的专业。为此,他发现“简历服务”是许多公司正在尝试的应用服务。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进行简历解析,快速从几百上千张简历中挑选出一批候选人。
 
  “这种方式未必适合中国市场。”方小雷说。,应聘者的简历有水分,看起来最好的简历可信度未必高。,绝大多数招聘信息没有详细精准的岗位介绍,不少是从网络上直接复制模板,和真实的岗位需求关系不大。所以两者之间的信息匹配并不高。而欧美国家严格的个人背景调查流程,中国也不适用。
 
  到2018年,国内一大批模仿西方模式的招聘平台、简历解析项目开始倒闭。方小雷意识到,这个项目要做,就必须啃下硬骨头让人工智能真正学会“面试”人、“判断”人。
 
  国际上目前有2种解决方案,一种是聊天,通过聊天甄别人才的难度非常大,目前技术作用有限,最终,聊天机器人往往变成变相的客服机器人,而非真正面试。这套方案被方小雷舍弃。
 
  第二个方向则是通过微信小程序提问,招聘者回答,人工智能在后台根据回答内容、微表情等分析应聘者。
 
  关于机器解读人的表情,国际上已有一套算法研究,但中国人比较含蓄,还得根据中国文化重新调整,再让机器学习识别。
 
  研发时,他邀请了一批资深面试官做评估,再让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面试官的标准。去年7月,实测显示,机器和人的评估分析吻合度达到了74%。
 
  那时,创业团队和一家全球500强外企达成合作,前往校园招聘。外企的第一轮面试,使用了方小雷的人工智能,随后邀请人工智能打分高的应聘者,到公司进行面试。结果,人力资源部门对机器的打分判断非常满意。
 
  方小雷直言,这套面试方法未必适用于所有企业,但能解决一些兼职者众多的互联网公司的需求痛点。比如某教育类企业,每个月需要面试500多位兼职老师,工作量大,人工智能可以初筛一遍,把人力放在更有用的地方。
 
  投资人、评委潘瑞婷坦言,如今很多创业项目来自新兴领域,技术非常专业,很难仅仅根据场上的8分钟讲述进行判断,需要私下进一步接触。而人工智能,确实有市场需求,已经成为创业项目中常用的工具。
 
  创业已经进入“深水区”
 
  今年比赛的8个项目,几乎不再集中于某一个行业,如互联网,内容反而分布广泛、多元。除了医疗、人工智能、金融等“高大上”的领域,还有接地气的生活领域,让不少观众大感意外。比如,有一个创业项目是头皮生发。
 
  乍听之下,这是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服务业,似乎大街小巷美发店就能做,为什么它会进入创投人的路演比赛,获得资本青睐呢?
 
  原来,这是一个运用基因技术,采取日本蛋白质相关研究的激活手段,刺激头发重新生长的项目。创业者早年靠理发产品起家,产业渐渐涉及美甲、化妆、美容等领域。他发现,中国男性秃顶的概率很大,而如今理发店的头发护理这一块,手段还比较传统,医美类项目并不多。不多,就意味着商机。
 
  据他介绍,日本的蛋白质生长激素研究已有10多年历史,创始人自己就有谢顶之困,所以把这项专利技术用在自己身上。通过基因提取,针对个体基因,研发头皮配方针剂,再进行阶段性护理,几个月后,自己真的长头发了,于是他想把这套解决方案做成一门生意。
 
  创始人说,他想做的不仅仅是“头皮生意”,未来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基因技术的平台,大家来这个平台进行各自医美项目的研发。
 
  这个有趣的项目路演时引发阵阵笑声,传统服务业结合科技,也可以促成新的创业灵感,创业未必一定奔着互联网去。
 
  另一个有意思的医疗项目,是关于心电图的。
 
  创始人童清霞并非医科专业出身。和普通人一样,平时陪父母看病,她总感到各种不便,人到中年,她有一个愿望希望降低医疗知识的门槛,让每个人在家里就能获得一定的医疗信息,不需要每次都去医院挂号排队。
 
  童清霞的项目,简单说就是用人工智能读懂各种心电图,再解释给病人听。她的终极目标是像“全科医生”那样,大家坐在家里上网就能享受到一部分医疗服务,未来做成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
 
  不过,眼前最大的挑战还是研发。目前,涉及心电图的人工智能研究国内并不多,大部分是硬件设备商,如智能手环、穿戴设备提供一些基本数据,这些数据与心电图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某些心脏问题,必须借助心电图才能看出来。
 
  这一项目如今正在与几家大医院谈合作,另一个合作伙伴则是上海交大的人工智能团队。“最难的不是算法和工程师,而是医院的数据应用有复杂的流程。”童清霞感叹。
 
  数据的隐私保护、数据的开放使用,这是两个互为矛盾的方向。近几年政府在这两个方向上都有相关政策进行推动,但两个方向如何“不打架”,而是和谐相处,还得有更多细则。这一块如今几乎空白,也是童清霞创业中的烦恼。
 
  今年40多岁的她是第一次创业。路演比赛时,一位评委问“你觉得医生对AI技术支持吗?”
 
  她犹记得,一年前团队找医生聊项目,大多数医生还漠不关心,或者觉得人工智能是一种威胁。但一年后,似乎全世界对人工智能都有了新认识。聊类似的项目合作时,支持态度的医生更多了。
 
  “一个便宜、亲民的医疗服务,是我的梦想。我知道这个创业项目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充满信心。”童清霞说。
 
  不少投资人评价,今年的比赛项目“多元”、“有趣”,说明中国市场的创业已经到了深水区。创业者年龄不同,内容细分,不再是互联网领域一枝独秀,而是各行各业都有人在创业、创新。大家不再一窝蜂地去找同一个行业,这才是一个健康的创业生态。
 
  比如医疗领域,已经不再停留于一个微信号、一个APP汇集几百个医生这种简单的互联网模式。已经有许多人愿意啃硬骨头,涉及人工智能、药品研发、器械等细分项目。国际先进技术和海外团队的加入,也让中国创业的整体质量有所提升。
 
  而且,比起互联网企业扎堆的北京、杭州、深圳,在金融科技、医疗生物等其他领域,上海更有优势和经验积累。或许,上海未来未必非要以拥有多少家新兴互联网企业为创业标杆,市场的目光和思维已经在拓宽。
 
  未来,上海如何发挥优势
 
  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的创新优势,不能简单类比。
 
  高毅说,几年前,互联网企业似乎是一种创业符号和标杆,大家总爱拿上海与深圳、杭州比,觉得在互联网创业上,上海似乎走得慢了。有人分析原因是,上海成本高,草根起家的互联网创业很难在上海生存下去,让人无可奈何。
 
  但近几年,创业开始出现新的趋势变化。
 
  ,互联网模式过于饱和,热闹渐渐退场。如今能入得了投资人法眼的好项目,几乎都是“技术驱动”。比如金融、医疗、人工智能,需要高端技术和行业经验积累。它们不是想涉足就能轻易涉足的领域。创业团队里,必须有专业高端人才,有多年行业经验。这些恰恰是上海的优势。
 
  评委们的一个鲜明感受是,参赛项目一年比一年务实,路演不再讲概念,不再堆砌名人,而是注重技术含量、商业模式,技术驱动更加明显。
 
  ,上海是跨国公司十分密集的城市。技术驱动的创业项目,往往需要与国际团队合作。比如医疗生物领域,相关产业链的配合非常重要,先进技术、研发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个生态体系。它们不像互联网企业可以另起炉灶、白手起家,所以和医疗相关的创业,大多离不开上海。
 
  又比如金融,李中坦言,早期的互联网产业升级,可以不依赖大银行,现在技术型的创业项目,周期长,风险大,依赖大量股权投资,需要能够承受更高风险的长期资金。他服务的私募基金领域尤其如此,这种类型的项目不来上海,创业几乎不可能成功。童清霞的项目也需要与上海的各大医院合作。
 
  “互联网创业,起初不太需要行业积累。但现在的技术驱动型创业,需要有行业积累,需要创业者有专业能力。”高毅说,他看好上海,相信上海的优势在中国下一阶段的创新大潮中会渐渐发挥出来。
 
  ,上海是中国拥有双语人才最多的城市。众所周知,硅谷形成气候,离不开周边几大高校源源不断输送顶尖人才。中国顶尖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北京和上海。而上海从历史来看,就是国际交流、海外人才最有优势的舞台。如今的技术型驱动创业,对跨境人才要求很高,其他地方招不到的人才,上海都能招到。且留学生回国创业的首选,往往也是上海。
 
  但缺点并非没有。
 
  来自美国的投资人威廉,在中国已经待了十几年,是一名“中国通”。他认为,上海有自己的创业特点,就是比较理性,做事会先思考。“这是好的,也是坏的。”威廉说,可能你在分析计划的时候,其他城市的人已经试水做起来了。尤其是互联网、消费等领域,就是“唯快不破”,先到先得。
 
  但好在技术驱动型的项目并不完全求快,比如医疗等高科技领域,反而需要沉淀。放眼未来,上海的思维方式可能更加契合这些领域。
 
  在高毅看来,上海长期以来非常懂得引进“大户人家”,不是特别懂得孵化小企业的创业生态。
 
  比如说,引进跨国公司只是第一步,是开始,而非结束。如果做好一个孵化平台,让跨国公司的人才也在上海创业,形成一个生态,拉长产业链,那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硅谷当年就是如此,并不是大公司在硅谷云集,而是曾经在大公司里有行业经验的高端人才出来创业,形成了硅谷一个个有趣的项目。
 
  换言之,上海手握那么好的国际高端人才、行业资源、技术优势,但并没有后续发挥出来。比如有些医疗大企业的研发部门关闭或调整后,医疗人才本可以直接在上海创业,但如何从0到1孵化,和招商引资并不一样,我们还需要摸索。
 
  方小雷认为,几年前大家担心上海,或许上海真的不适合草根云集、纯粹互联网模式的创新,但一旦创新深入到“硬核技术”时代,将来的上海就能显出优势——就看我们有没有搭好台。
<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