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制造时代,智慧音箱、医疗、无人驾驶车、无人机“快递员”等新事物层出不穷,场景正不断丰富与更新。智能设备能否做到与人交互自如,背后离不开智能语音技术的支持,而这也被视为智能制造的一大入口,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借助智能语音技术,人与机器之间的对话变为现实,连原本呆板的音响、家具、汽车、机械等硬件设备也逐渐“听得懂人话”、“与人攀谈”。为了跟上人工智能时代,企业、医院、学校、政府、司法等领域纷纷与语音技术企业建立合作,加速智能硬件的更新迭代。
新金融观察记者日前获悉,再过4个月,国内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科大讯飞(002230,股吧)投资2亿元在天津空港建设的智能语音产业基地将正式投入使用,这是科大讯飞在京津冀的又一次重大布局。
科大讯飞AI双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方明告诉记者,目前智能语音产业基地正在装修,预计明年4月投入运营,涉及智能硬件、语音平台及应用、云计算研究院、双创平台等业务板块,预计将形成百亿级市场规模。
在智能制造浪潮下,敏感的AI神经也传导至个人消费层面,智能互译软件、智能家居、陪伴型机器人、智能遥控器等个人应用产品让人应接不暇。即便是国内智能语音行业的领头羊,科大讯飞也不得不做出从B端到B、C端并进的业务调整。
“科大讯飞在C端不仅有布局,而且有重点布局,这块业务正在加速增长。”方明告诉记者,科大讯飞现在有三大事业群,除了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最大的就是消费者事业群,针对消费者个人需求开发各类个人业务。
不过,C端市场竞争并不轻松,而百度、阿里、腾讯原是科大讯飞的客户,而今反过来纷纷变成了竞争对手,且拥有海量个人客户资源,这对长期专注B端市场的科大讯飞来说挑战不小。据业界披露,“在C端市场,科大讯飞无论资源还是经验都远逊对方。更令人忧虑的是,新技术不断更迭,得益于深度神经网络及云计算,这些对手大有包抄之势。”
尽管如此,科大讯飞没有停下研发与探索的脚步,而是加大场景应用开发,寻求突破。
2011年,科大讯飞开始落户天津滨海新区,逐步建立起120多人的研发团队。团队利用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平台和大数据算法在教育、政府服务、医疗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比如与天津中学等合作智慧教育项目,与滨海新区政府合作打造智慧城市等。
场景爆发“场景赋予产品以意义”,这是互联网产品设计的要旨。比如,离开了人们的出行需求,以滴滴和Uber为代表的互联网产品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移动支付产业链也就没了价值。
对于智能制造行业来说,物流可能就是那个引爆整个产业链的场景。
前不久,新金融观察记者获悉,知名电商京东已经决定在天津开发区建设“京东智慧物流产业集群及全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基地”。
根据天津开发区管委会提供的信息,该项目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将包括智慧物流装备研发基地及产业集群、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及应用工程中心、全国首个智慧物流升级服务平台、智慧科技城市新模式示范区、军民融合双向科技转化平台等,规划占地1000亩,其中一期300亩,二期700亩,未来年产值将超过150亿元。
但新金融观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对于不确定性较高的远景目标,京东对该项目的近期目标相当明确,即建立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围绕智慧物流产业集研发、测试、智能制造、销售、展示于一体的无人科技基地,打造首个大型综合类智慧物流产业集群。
实际上,无人机送货的竞争在2017年已经进入白热化。
今年6月29日,物流企业顺丰低调宣布,顺丰与赣州市南康区联合申报的物流无人机示范运行区的空域申请,得到了东部战区的正式批复,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获得正式审批的,且由企业、中央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推进的示范空域。业内人士分析,此举意味着顺丰拿到了无人机送货的合法“牌照”。
毫无疑问,顺丰的“牌照”获得,是无人机送货常态化的标志,这对物流行业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但更为重要的,是为以无人机、无人车和无人船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行业,打开了需求的想象空间。
在无人车方面,菜鸟物流和京东物流都在尝试无人车送货,菜鸟在阿里巴巴园区测试,京东则在刘强东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内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