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努力做好“加、减、乘、除法,厚植发展新优势”,构建产业新体系,推动工业经济行稳致远,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双发动机”。
2015年,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深入贯彻中央和市委的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做好先进制造的“加法”、节能降耗的“减法”、转型升级的“乘法”、防治污染的“除法”,厚植发展新优势,构建产业新体系,推动工业经济行稳致远。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朝兴说。
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双发动机”
一是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推进高端发展。积极培育高端装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双发动机”。“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增长,优势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装备制造成为万亿元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突破千亿元,轻纺、石化、冶金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迈出新步伐。
二是着力提升研发能力,推进创新发展。积极打造天津自主创新示范区,构建“一区二十一园”的创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双创特区”。
三是切实增强主体活力,推进集约发展。推进万企转型升级,鼓励企业技术装备升级换代,1.2万家企业成功转型。
四是扎实推动两化融合,推进智能发展。开展百家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示范试点建设,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企业达到14家,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达到4家。
五是加快建设“美丽天津”,推进绿色发展。
重点推动“六个一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为天津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到2020年,天律市工业总产值达到4万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围绕以上目标,将重点推动“六个一批”一是壮大一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二是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企业集团。三是打造一批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和杀手锏产品。四是提升一批绿色制造的园区和企业。五是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创新平台。六是推进一批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
培育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一年。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围绕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定位,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培育航空航天、集成电路、海洋工程等十个国内领先的高端产业,壮大智能终端、基础元器件、生物医药和健康三个比较优势产业,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自主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和软件等八个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现代石化、现代冶金两大传统产业。
二是着力提升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对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建立和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推进区域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实施智能装备、移动互联、关键材料等一批产业创新重大专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三是深入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示范。推进网络化协同制造,推广云制造、众包设计研发和网络化制造等新模式,加快建设滨海工业云、“企业云”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企业集团电子商务平台向第三方行业平台转化。
四是全面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
五是积极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京津冀产业协作,打造京津冀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和协同发展示范区,深化产业国际合作。
六是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升工业能效水平,全面推动冶金、化工、建材、纺织、轻工等主要耗能行业的节能改造。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发展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