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野机器人:机器人解困“中国制造”

工业机器人 2019-08-16 10:17www.robotxin.com工业机器人教育
  近一两年,珠三角产业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期。深圳市拓野自动化有限公司利用机器人为制造业解困并向“智造”升级。珠三角地区的经验对中国这个“制造大国”有着特别的样本意义。
 
  拓野机器人董事长凌琳认为困境来自三个方面。是劳动力成本问题;是土地紧缺和环保压力;更大的困境来自全球制造业竞争的压力。
 

 
  深圳,美丽的海口城市,一个以“世界一流”为目标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正在加速酝酿中。
 
  不惟深圳,各类机器人产业基地在整个珠三角正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广东省去年出台《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将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作为发展的重点方向。去年至今,从广东省级层面到广州、东莞、佛山等制造大市,无不依据各自产业规划推出了相应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新政,形成了各自的思路和做法。
 

 
  拓野机器人在珠三角调研了多个制造业城市,每当问起当地发展机器人产业有何考虑,答案相当一致,“应对要素成本攀升”几乎是所有城市的“初衷”,而“制造业向高端升级”则是大家共同的“远虑”。发展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产业,被拓野机器人看做是走出以上所有困境的“钥匙”。
 
  “机器人的好处很多。”凌琳说,制造业的竞争力无非在于价格和品质,大规模的自动化制造,能为企业在价格与品质之间建立起比较优势,不仅大幅提高产品的精度和质量,还能保证交货期。拓野机器人将原有生产线进行了组合、压缩,大大提高了车间利用率,提升了单位面积的产出。,拓野机器人在点胶、焊接、搬运等危险性大、劳动强度高的岗位,能解决用工难的突出问题,还解决了环保难题,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变成了技术密集型产业。
 

 
  目前国内有超过1000家机器人集成商,但核心零部件只有极少企业能够自主生产。核心技术的缺失使企业面对未来竞争缺乏信心。拓野机器人从国外进口机器人本体,进行系统集成,为不同行业乃至企业“度身定制”机器人。
 
  面对严峻的形势,珠三角各地不约而同地制定了集群化推进机器人产业的策略,并出台了相应政策。因为单个企业力量有限,只有将他们聚集起来,协同攻关、持续创新,才能尽快弥补产业链薄弱环节,摆脱受制于人的现状。在深圳,拓野机器人研发的全自动化冲压“无人车间”,就是产业链协同创新效果的最好证明。
 

 
  我们要认识到,凡是重复机械的动作都应该且都可以进行自动化改造。机器人在珠三角制造业中的大规模始于去年下半年,不到一年时间,机器人已渗透家电、汽配、电子信息、食品等诸多行业,并给这些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而在“制造之都”深圳,拓野机器人的渗透使得传统制造业中的“无人车间”、“智慧工厂”日渐增多,生产效率和品质显著提升。
 
  
<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