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016年北京市昌平区“两会”上了解到, 2015年昌平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预计分别增长9.1%和9.3%,人口调控、产业转型、环境治理、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117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落实。2016年,昌平区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据北京市昌平区区长张燕友介绍,“十二五”时期,昌平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突破70亿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年均增长11%,五年累计完成投资约270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两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年均增长9.8%。每年安排不少于5亿元财政资金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465,服务业占比实现“五连增”,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系统实施中关村昌平园51.4平方公里新版规划,未来科技城、沙河大学城、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等重点功能区初具规模,“大昌平园”产业收入预计突破3400亿元、年均增长30.3%。新引进符合区域定位的企业1534家、投资总额1691亿元,相当于之前五年的2倍和5倍。抓大助小成效凸显,已聚集34家中央企业的182家下属公司和分支机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增加到3250家,累计培育上市企业19家、“新三板”企业41家。未来科技城12家央企研发总部、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地、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三一集团总部迁京,悦荟万科广场、八达岭奥莱等重点项目投入运营,组建了“大健康”等产业联盟,一批新的优质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项目按期实施,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功落户,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昌平站、中关村生命科学联合创新服务平台开通运行,汇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03人、“海聚高聚工程”专家43人,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6.5%左右,技术合同成交额、专利授权量保持北京市前列,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相继涌现,北航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等尖端成果实现就地转化。累计建成各类创新创业空间130余万平方米,在回龙观地区成功打造了全国首家“双创”社区。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任务的关键阶段,是推动昌平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根据昌平区委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昌平区政府组织编制了“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大会审议通过后,将作为今后五年的行动纲领,认真付诸实施。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昌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和9%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调控、节能减排等达到北京市要求。
2016年,昌平区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坚持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并重,健全产业链招商模式,发挥好产业引导基金、创投基金的杠杆效应,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重点把握首都服务经济的主要特征,以未来科技城、TBD等功能区为载体,加快发展研发设计、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等科技服务业;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驻昌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扶持云计算与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服务业;以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示范区为抓手,积极培育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文化金融、健康金融等金融服务业,尽快把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成引领区域发展的新支撑。深入对接《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支持传统工业企业加快升级,积极引入智能制造、新一代健康服务等高端业态,进一步提升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发展水平。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各个产业渗透,加快催生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