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要有“工匠精神”

工业机器人 2019-08-16 09:53www.robotxin.com工业机器人教育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先进制造”的表述,在第一时间引发了代表委员的思考和热议。
 
  “工匠精神”贵在精益求精
 
  在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看来,只有秉承“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才能生产出足够完美的产品。“像马桶盖、电饭煲这种小东西,其实技术含量并不高,很容易制造。,我们的工业技术如果不标准,消费者买了电饭锅后,煮熟的饭就是不行。米饭的温度差1度都是不完美的。,我们做工业的企业必须要精益求精。”
 
  “实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使得传统制造变成了现代化‘智造’,但它的整个工艺还是要靠人去设计,还得培养高端的设计人员,还是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什么德国产品口碑好,因为他们在生产中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愿放过。‘工匠精神’加上智能的制造业,我们的产品才能够升级换代,才会有前途。”日前,在《中国企业家》和中国经济网共同举办的“历史关口下的企业抉择——2016第十八期中国企业家两会沙龙”上,全国人大代表、郑州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介绍道。
 
  要着力培养一批优秀“工匠”
 
  智能制造时代,人的很多工作都被机器所替代——过去一个人守着一台设备,现在根本不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失业”的恐慌。,在企业家们看来,不仅“人”的作用依然重要,优秀“工匠”更是稀缺资源。
 
  “事实上,我们早就开始用所谓的来代替人包饺子了,很多流程都已经全自动化了。但这些流程和工艺还是必须靠人去设计和完善。”陈泽民说道。
 
  “我觉得就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最缺的是人才!智能制造解放了一批人,我们企业也要对这些人负责,应该给他们提供再教育、再学习的机会。格力现在有技术学院,我们正在对这些普通工人、高中生和技校生进行再培训,让他们成为智能生产的管理者。”结合格力的培养模式,董明珠介绍说。
 
  在许多企业家看来,尽管国内不少大型企业已经实现了智能生产,但许多高端的数控机床设备依靠进口,过去国内生产的设备还无法满足较高精度的要求。,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国要实现自主研发和创新,就必须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先进制造人才。
 
  在供给侧改革下推进制造业“精品工程”
 
  无论是个性化定制,还是柔性化生产,都需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高级副总裁袁利群看来,不管是行业龙头企业,还是中小微制造企业,关键在于以用户为中心,做好产品。“我们以前追求做大,现在要追求做精。经营的本质在于拥有效率、效益和高质量。”她表示,“以前是B2C的模式,现在就要推C2B模式,必须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倒逼后端的供应链,以及从产品企划到售后的全价值链集成配套。”
 
  如何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推动制造业转型?袁利群提出应从精准企划、精湛研发、精益制造、精品品质和精诚服务5个维度来推进制造业“精品工程”。她强调,“只有通过这5个维度来提高供给端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做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好产品”。
 
  在互联网时代,制造业的社会地位似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有些人认为再提“工匠精神”已经落伍了,其实不然。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种种现象和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制造业还存在着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而“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要求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既要弘扬“工匠精神”,也要培养一批“能人巧匠”。
<

Copyright © 2016-2025 www.robotxin.com 人工智能机器人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